Ginger 薑

中醫看感冒

中醫認為感冒是因感受風邪所致的。在不同季節,風邪會與時氣相合,如冬季多夾寒邪、春季多夾熱邪、夏季多夾暑濕之邪等,因而形成不同証型。我們可以根據病徵去辨証,主要分為風寒、風熱及暑濕証。素體虛弱之人,感受風寒或風熱之邪,又會出現氣虛感冒、陰虛感冒。

但發病的先條件都是:衞外功能減弱!就好像人體外的圍牆一樣,若衞氣不固,病邪便有機可乘了。衞外功能也就如現今所說的抗扺力不足。這也解釋了在同一個環境之中,接觸風寒之邪,有部份人出現感冒症狀,有些人卻安然無恙。

感冒可大致分為風熱、風寒、暑濕三個証型

風寒証:
風寒之邪外束肌表,衛陽被鬱,可見惡寒甚、發熱輕、無汗。

風熱証:
風熱之邪熱鬱肌腠,衛表失和,可見身熱甚、惡寒輕、汗出。

暑濕証:
暑濕之邪,暑熱內擾夾濕,可見頭昏困重、心煩、口渴。

感冒初期,首重解表,根據病邪的性質,使用辛溫、辛涼、清暑袪濕之藥。感冒能隨時間而起不同的變化,如風寒外邪能入裹化熱,形成外寒內熱之証,必須表裹雙解。

中醫經典《傷寒論》的六經辨証,也常常被運用於治療外感疾病。六經病包括;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及厥陰病。其中說明了疾病在身體,隨時間而發展的過程、引起的病徵及治療方法。

《傷寒論》六經提綱: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痛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Share your thoughts

18 − n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