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

【手部穴位簡介】

【手部穴位】位置及適用症

合谷:手陽明大腸經 (LI4):

  • 位置: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 適用症:感冒,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齒神經痛,咽炎,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痛經,消化不良,結膜炎,電光性眼炎,關節痛。

魚際:手太陰肺經 (LU10):

  • 位置:手拇指第1掌骨中點橈側之赤白肉際處;
  • 適用症:發熱、咳嗽、自汗、胎位不正、拇指屈肌肌腱炎。

勞宮:手厥陰心包經(PC8):

  • 位置:握拳屈指時中指端所指處;
  • 適用症:抑鬱、煩躁善怒、黃疸、目黃、疲勞乏力。

後溪:手太陽小腸經(SI3):

  • 位置:小指掌指關節後方赤白肉際處;
  • 適用症: 肋間神經痛、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項強、落枕、急性腰扭傷。

中渚:手少陽三焦經(SJ3):

  • 位置:手背第4、5掌骨間,掌指關節後方凹陷處;
  • 適用症:耳鳴、眶上神經痛、肋間神經痛、中耳炎、急性結膜炎、手腕無力。

 〖如曰中醫〗:行針手法

針感可以透過不同的手法加快出現。以下是2種常用的操作手法:

  • 捻轉法:將針體旋轉移動。
  • 提插法:將針體上下移動。

傳統中醫認為不同的手法操作可以達到不同的療效,如「補」、「瀉」作用。一般來說,淺刺、弱刺激能產生「補」作用深刺、強刺激能產生「瀉」作用

有研究認為行針是透過波動來產生微量的能量(次聲波),透過腧穴向經絡系統循經傳播到達病灶而治病的1。

  • 捻轉法:傳播的是橫向振動次聲機械波,振動方向和傳播方向垂直
  • 提插法:傳播的是縱向振動次聲機械波,振動方向和傳播方向相同

*次聲波(Infrasound)是指頻率小於20Hz的聲波。其特徵是波長較長、衰減程度弱、傳播過程不易被介質吸收、具有很強的穿透力,人體和體內器官固有振動頻率均在次聲振動範圍內,次聲波對人體有較強的作用效果2。


  1. 王西明. 針刺頻率與輸入能量的關係.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復健 14.39(2010):4
  2. 王西明. 針刺次聲能量治病機制的分析[J]. 中國針灸,2009,29(3):223-226.

Share your thoughts

20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