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

中醫看水腫

肺脾腎失調致水腫,水腫可分陰與陽

水腫指身體內有水液瀦留,泛濫肌膚,引起眼瞼、頭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嚴重者可伴有腹水、胸水等。

水液的代謝主要涉及身體中肺、脾、腎三臟。當三臟出現問題時,水液停聚便會泛於肌表,形成水腫。

水腫的病因是甚麼?

  • 飲食不節,如過食生冷、肥膩的食物,水濕之氣內侵,可使脾受濕困,而阻礙其運化水濕的功能。
  • 勞倦太過,可令脾、腎臟系統功能失調,致腎虛不能化氣行水,水液內停,不能有效地把身體無用的污水輸往膀胱;脾虛則不能有效地把水濕轉化為有用的「津液」。
  • 除了臟腑功能失調外,其實外感也可導致水腫。當風邪外襲,影響了肺臟系統,肺宣發的作用,把脾臟運化後所得的「津液」,輸佈身體各部份。當肺失宣降,水道不通,亦可發為水腫。

中醫把水腫分為陰水及陽水。《丹溪心法.水腫》提及大致如何分別陰水、陽水:「若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此屬陽水;若遍身腫,不煩渴,小便少,不赤澀,此屬陰水」

屬於陽水的証型:多以頭面部先起水腫,繼而發展至四肢、全身。

  • 風水:伴有惡寒、發熱、身體痠痛
  • 濕毒:伴有身發瘡瘍
  • 水濕:伴有身體困重、胸悶、納呆、惡心欲嘔
  • 濕熱:伴有胸悶、煩熱口渴、小便短赤

屬於陰水的証型:多以腰以下水腫嚴重、按之凹陷不易恢復為特點。

  • 脾陽虛:伴有脘腹脹悶,納減便溏、神倦肢冷
  • 腎氣虛:伴有心悸、氣促、四肢厥冷、惡寒神疲

治療方面,先分虛實,實証多以發汗、利尿、攻邪逐水之法;虛証多以健脾、溫腎之法。現實上,有可以虛實夾雜。所以也要根據病症去分別邪盛還是正虛。

若正氣不強,身體虛弱時,不可用單純用攻邪逐水之法,使用藥性猛烈的莞花、大戟、甘遂等,能傷及正氣。雖可水腫暫時退卻,但亦,使脾、腎臟更虛,病根不除,水腫容易反覆發 作,甚至令病情更重。

分清生熟洋薏米,洋薏米可變麥芽

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的乾燥成熟種仁。

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有健脾滲濕,除痹止瀉的功效。可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

  • 熟薏米(炒薏苡仁):生薏米置於預熱的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微黃色
  • 洋薏米:磨去殼皮的大麥
  • 麥芽: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而成

三種薏米均有健脾作用。

  • 生薏米:利水滲濕較強
  • 熟薏米:健脾止瀉較強
  • 洋薏米:和胃利水較強

*附:麥芽:消食回乳

分清濕痰與水飲,三歧而一源

濕、痰、飲,三歧而一源,都是人體病理之水為患,只是三者水患的輕重、形態不同。

水份是維持生命的必須條件,人體的臟腑功能正常,所攝取的水份能正常代謝為「津液」、「血液」而供給身體各部份。若臟腑功能失常,未有被消化、吸收及利用的水份,則未能及時排出體外,而變成致病因素:濕、痰、水飲。

  • 濕是潛伏的:
    我們看不見「濕」,但可以感覺得到,當濕重時,我們會感到身重、頭脹、不欲食等,此時病情較輕。
  • 痰是有形的:
    痰是可以到的,濕聚成痰,痰是由「濕」聚化而成的,好像是咽中常有痰阻感、咳嗽能吐出黏黏的痰涎,此時病情一般較重。
  • 飲是流動的:
    「水飲」是指臟腑、組織在病理過程中,未正常排出體外的滲出液。稀而清者為水,黏而濁者為飲。中醫把飲邪停留的部位,再細分為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類。
    • 痰飲:在胃腸,腸道常有響聲
    • 懸飲:在脅下,當咳嗽時會引發胸脅疼痛
    • 溢飲:在四肢,四肢困重,甚則疼痛
    • 支飲:在肺部,咳嗽時出現呼吸困難,平卧時會誘發咳嗽

運動抬腿按穴位,少鹽清淡利水濕

  1. 運動!
    慢跑、游泳,可促進血液循環及淋巴管把細胞間的水分吸回流到血管中。
  2. 限鹽!
    腎功能正常,不用限水,反而要限鹽,體內鈉離子濃度偏高,能令過多的水分滯留而導致水腫。
  3. 抬腿!
    抬腿時,腿部需要高於心臟才有用。
  4. 利水!
    多食清淡之瓜果蔬菜。淡味指是無明顯的味道,古有「淡附於甘」之說。中醫認為味淡的食物、藥材,有利水滲濕的功效。

    紅豆、綠豆、玉米鬚、薏苡仁、小黃瓜、茯苓、淮山、西瓜、冬瓜、香蕉、蔬菜等。

    *體質偏寒者,盡量加熱飲用或加入薑片。
  5. 按穴!陰陵泉: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水分:肚臍正上方1拇指寬處
    交信:腳踝內側,內踝尖向上3橫指寬處

Share your thoughts

18 − fourte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