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汗斑

    Loading posts...
  • 白癜風

    中醫看白癜風

    甚麼是白癜風? 白癜風(Vitiligo)也稱為白斑、白蝕,是慢性的皮膚疾病,由於後天性因皮膚的色素脫失而出現白斑。現主要指為自身免疫、神經、精神、內分泌等功能紊亂,導致黑色素生成障礙,或直接破壞黑色素細胞所致。 《諸病源候論》中對白癜風的描述:「面及頸項,身體皮肉色變白,與肉色不同,亦不痛癢,謂之白癜。此亦風邪 」 – 中醫對白癜風的認識 中醫認為白癜風,又稱為白駁風,主要因風邪所致,故名。《簡明醫彀・厲風・癜風》:「白癜風者,身、面、頸項、皮膚生紫白癜,並不痛癢。此亦風邪搏於膚腠之間,氣血不和而成 。」《本草經疏》中提及「白癜風,肝臟血虛生風所致」所以治療方向一般以袪風行氣活血、補益肝血為主,內服中藥配合外用藥治療。 《外科正宗・雜瘡毒門・紫白癜風第五十四》明確把白癜風分為兩種,紫癜風、白癜風,認為紫因血滯,白因氣滯,總由熱體風濕所侵,凝滯毛孔,氣血不行所致,此皆從外來矣。 – 鰻魚可治白癜風? 歷代有多種治療白癜風的方藥記載。其中比較有趣的是明代董宿所著的《奇效良方》記戴了以鰻魚外塗於患處,以治療白癜風,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鰻鱺魚塗方 用鰻鱺魚一頭,肥者炙令脂出 先洗白駁,用物揩拭之,令小痛 然後用熟魚脂塗之,一度便愈,甚者不過三度。 – 白癜風需用刺蒺藜(杜蒺藜) 歷代醫書中,提及許多治療白癜風的專用藥,例如蒺藜、蛇脫,主要取其袪風的功效。 《本草衍義・卷八・蒺藜》指出蒺藜有兩種,治療白癜風需用杜蒺藜。 「蒺藜有兩等∶一等杜蒺藜,即今之道旁布地而生,或生墻上,有小黃花,結芒刺,此正是墻有茨者。花收摘蔭幹,為末,每服三二錢,飯後以溫酒調服,治白癜風。又一種白蒺藜,出同州沙苑牧馬處。黃紫花,作莢,結子如羊內腎。補腎藥,今人多用。風家惟用刺蒺藜。 」 文中的杜蒺藜,也是現今所指的刺蒺藜(刺蒺藜為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實),能平肝疏肝,祛風明目,無補益作用,特點是果實表面呈刺狀。 文中的白蒺藜,則今所指的沙苑蒺藜(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扁莖黃耆的成熟種子。),能補腎固精,養肝明目,而無袪風作用,果實表面平滑,形狀扁平。 – 古代中醫對水很講究 《本草綱目》把水分為兩類,天水類及地水類。天水類:雨水、潦水、露水、甘露、甘露蜜、明水、冬霜、臘雪、雹、夏冰、神水、半天河、屋漏水。 地水類:流水、甘瀾水、井泉水、井華水、新汲水、節氣水、醴泉、玉井水、乳穴水、溫湯、碧海水、鹽膽水、阿井水、山岩泉水、古塚中水、糧罌中水、赤龍浴水、車轍中水、地漿熱湯、生熟湯、齏水漿等 「古人服藥必擇水火,故凡湯液多用新汲井華水,取天真之氣浮於水面也。」 古人對於煎藥用的水也十分講求,治不同疾病或需要用不同種類的水。如湧吐藥可配齏水, 取其味濁引疾上竄,以吐諸痰飲宿食;治濕熱黃疸病,需用潦水,取其味薄不助濕熱也;煎中暑亡汗藥,及霍亂泄利不止,用酸漿水。 而《本經逢原》提及:「韭葉的露水,能治療白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