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腫

中醫看甲狀腺腫

憂怒缺碘可成癭,甲狀腺腫大不一定是癌

甲狀腺腫,當屬中醫所指的「癭」。「癭」為中醫的一個病名,指的是頸前兩側腫大的一類疾病。《說文解字》:「癭,頸瘤也,從病嬰音」。相當於甲狀腺疾病的總稱。甲狀腺的主要功能是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發育、體溫以及心跳等。

病徵:頸前結喉兩側漫腫或結塊,皮色不變,或漸漸增大。 

荷爾蒙分泌異常、缺碘為成因

當荷爾蒙分泌異常,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時,可引致甲狀腺腫脹。另外,攝取過少碘亦可致甲狀腺腫脹。正常的甲狀腺功能是需要碘質來維持的。部份較偏遠的山區地方,因海產類食物及飲用的水碘量偏低,而使攝取的碘量不足,致血液內的甲狀腺荷爾蒙T3、T4偏低,引致腦下垂體不斷釋放甲狀腺激素,刺激甲狀腺增生,使頸部腫脹起來。

如果甲狀腺增生情況嚴重,可影響食道、氣管等,而出現吞嚥受阻、呼吸困難的問題。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因情志鬱結、水源、地區等引起。
《諸病源候論》:「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癭病,動氣增患。」

情志抑鬱,則容易影響人體氣血的運行,而出現氣滯、血瘀或痰凝,而誘發癭病。香港食材物資豐盛,很少人會是因為缺碘而引起,所以現在的癭病大多是因情緒問題導致。

治療方面,可據病人的症狀,分別使用理氣解鬱、活血袪瘀、化痰軟堅法等。早於晉唐時期,《肘後備急方》、《備急千金要方》分別提到以海藻、動物的甲狀腺體(羊靨、鹿靨),針對性的用來治療本病。

甲狀腺腫大等於甲狀腺癌?

甲狀腺腫大不一定等於甲狀腺癌!根據腫脹的硬度、光滑度、活動度,可以初步作判斷。

若腫物堅硬如石,不能隨吞咽動作而上下移動、表面高低不平者,中醫稱為「石癭」,屬頸部的惡性腫瘤。

海帶味鹹能軟堅,海帶昆布為褐藻

海帶為海帶科植物海帶或翅藻科植物昆布 (Ecklonia kurome Okam) 和裙帶菜 (Undaria Pinatifida (Haru.) Sur.) 的葉狀體。昆布性寒、味鹹,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的功效。可用於癭瘤、瘰癧、睪丸腫痛、腳氣浮腫及水腫。

因缺碘而引起的甲狀腺腫大才需要多攝取碘,甲狀腺亢進導致的甲狀腺腫大反而要減少攝取碘。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需要攝取150微克碘並建議成人每日碘可耐受最高攝入量按每公斤體重計算不應超過30微克。過量攝取碘可擾亂甲狀腺的正常功能,以致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昆布等於海帶?

生物分類法有八個階級,域、界、門、綱、目、科、屬和種

昆布、海帶同為褐藻門、褐藻綱、海帶目,但「科」卻不同。昆布為巨藻科;海帶為海帶科,兩者可以說為「堂兄弟」關係。

涼拌海帶

  1. 用冷水浸泡海帶8分鐘,之後把水除去
  2. 把3-4瓣蒜頭切成蒜末,備用
  3. 把海帶、蒜末、醬油、砂糖各1大匙,麻油少許放入盤中攪拌
  4. 再倒入保鮮盒內,冷藏一晚
  5. 倒出,加上少許白芝麻,即可!

中醫以症狀來分類,凹凸堅硬為為惡性

《外科正宗》中提到:「筋骨呈露曰筋癭,赤脈交結曰血癭,皮色不變曰肉癭,隨憂喜消長曰氣癭,堅硬不可移曰石癭。」

  • 氣癭:以頸前漫腫,邊緣不清,皮色如常,按之柔軟,可隨喜怒而消長為主要表現,相當於單純性甲狀腺腫。
  • 肉癭:以頸前結喉正中附近出現半球形柔軟腫塊,能隨吞咽而上下移動為主要表現。相當於良性之甲狀腺腺瘤。

    石癭:以頸前腫塊堅硬如石,推之不移,凹凸不平為主要表現的惡性腫瘤,相當於惡性的甲狀腺癌。
  • 筋癭:以結喉部的癭塊上筋脈暴露盤曲,形如蚯蚓者為主要表現。多因怒氣傷肝,肝火亢盛,灼爍陰血而成,相當於甲狀腺腫伴有明顯頸部血管怒張者。
  • 血癭:以結喉部的癭塊上血脈交結顯露為主要表現,多因心火血熱所致,相當於頸部之血管瘤。

食極都唔肥?

脈數、心跳每分鐘高於100、多食不肥、容易面紅、多汗、心悸的情況,初期頸部或無明顯的腫脹,但也有機會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不受控的釋出甲狀腺荷爾蒙,令身體的新陣代謝過於活躍!中醫認為此病多因情志失調有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完成一項中醫藥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臨床觀察,結果顯示中醫藥對治療甲亢有良好療效,總有效率達88.7%,能助患者改善臨床症狀。結果亦顯示家族遺傳與情志失調是甲亢發病的兩大主要因素,其中47名患者的家屬曾患甲亢,佔40.9%;首次發病或病情復發前曾有情緒刺激或受到壓力影響的佔72例 (62.6%)。

中醫藥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臨床觀察:https://bit.ly/2MnKI6G



Share your thoughts

11 + se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