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班點病變

中醫看黃斑點病變

甚麼是黃斑點病變?

黃斑點,又稱為中央視網膜,為視網膜中感光細胞最密集的地方,是產生中央視力的部份。當黃斑點出現病變,便會把錯誤的神經訊號傳到大腦而引起視物模糊、變形、扭曲的情況。

視覺的形成

當光線進入瞳孔,晶體把光線折射聚焦到視網膜上,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把光轉化為神經信號,傳到大腦的視皮質而產生視覺。

黃斑點病變可分為乾性及濕性

  • 乾性(萎縮性):黃斑點中的視膜膜色素上皮層細胞堆積由感光細胞排的沉積物(脈絡膜小疣),影響感光細胞的功能,並逐漸引致視網膜色素上皮萎縮。這類型一般發病較慢,影響較輕微。
  • 濕性(滲出性):黃斑點視網膜下出現不正常的血管生長、破裂、出血或結疤至感光細胞受損。這類型一般發病迅速,影響較嚴重。

黃斑點病變的常見症狀

  • 視力模糊
  • 中央視物扭曲
  • 畏光
  • 看到異常的光線

黃斑點病變五類型

  • 視網膜血管增生
  • 黃斑點水腫
  • 黃斑點穿孔
  • 黃斑點裂損
  • 視網膜前膜增生

黃斑點病變的常見原因

  • 糖尿病(血管病變)
  • 年老退化(細胞退化、玻璃體收縮)
  • 深度近視(眼球過長、細胞退化)

中醫看黃斑點病變

黃斑點病變屬於中醫之視瞻昏渺、雲霧移晴、視物如曲等。中醫主要認為眼睛的疾病與脾、肝、腎有關。脾能運化食物,產生營養供給眼睛;肝開竅於目,肝血不足,則目竅失養;腎陰不足,則虛火內生,陽亢失制,上炎目竅,灼傷津液,而致視物不明。

而針對黃斑問題,尤以脾臟為重。中醫眼科中有五輪理論,瞳神(瞳孔)為水輪,屬於腎,包括眼球中的水液。近代中醫提倡將內眼獨立分離出,並將黃斑點歸屬於脾臟。《素問.金匱真言論》:「中央黃色入通於脾」、 《素問·陰陽應像大論》:「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在色為黃」。

多數的黃斑病變發病基礎是脾氣虛弱,可導致水濕內生、濕熱蘊結等病理改變。脾氣不足,則血液運行不暢,而致血瘀,最後形成痰瘀互結。眠㡳可表現為黃斑水腫、滲出、血管增新等病變。

《蘭室秘藏》:「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上貫於目,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脈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 」

基本証型1

  • 脾失健運
  • 瘀血阻絡
  • 肝腎虧虛
  • 陰虛火旺
  • 肝虛風熱

黃斑點病變測試 – 阿姆斯方格表

蓋著非測試眼,並以測試眼直視圖正中的黑點。

若發現中央四周的方格有模糊、扭曲、黑影盲點的情況,就病變的前兆,應盡快前往眼科檢查。

1.高園園、李娟、黃潔、俞洋(2020)。《審視瑤函》視瞻昏渺辨證思想在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治療中的應用初探。山西中醫,36(12),1-4。

Share your thoughts

2 × thr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