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核心體溫維持於約37度。在寒冷環境下,體溫下降,溫調節中樞促使皮膚表面血管收縮以減少體熱散失,令體表溫度下降,而出現四肢冰冷,屬正常生理現象;當環境溫度回升,體表溫度亦會恢復。如果經常感到四肢冰冷、需較長時間恢復體溫者,多反映身體血液循環不良。
中醫稱為「手足厥冷」,指四肢由手至肘、足至膝感寒冷的症狀。《傷寒論》中提到:「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常見的証型有:陽氣虛弱、陽氣鬱阻、血虛受寒、痰濁內阻等。
普通感冒是常見的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疾病之統稱,一般可出現發燒、頭痛、咽痛、流鼻水、肌肉痠痛等症狀。
中醫有名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相近於現今說的免疫系統,若免疫系統運作正常運作,受外邪感染而病發的機會相對降低。
「陰虛」指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陰」指身體內的各種體液,包括組織液、血液、淚水等,以供應營養滋潤身體各部份。
陰虛體質者的有三大主要徵狀:口乾、潮熱盗汗、手足心熱。
汗疱疹,為復發性非炎性的水疱性疾病,指皮膚上瀰漫分佈的深在性小水疱,多發於手足掌跖、指趾屈側、指間,常於春夏季發作。過去認為汗疱疹與汗管阻塞、手足汗多有關,但現在多認為汗疱疹與汗腺異常或流汗沒有直接相關,即使非多汗症者,也會長汗疱疹。
中醫認為汗疱瘡的病因多為濕熱內蘊,不得透達疏泄,燻蒸膚腠而發, 治療原則為疏肝健脾、祛風除濕。
《素問·五常政大論》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