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看四肢冰冷(附食療)
人的核心體溫維持於約37度。在寒冷環境下,體溫下降,溫調節中樞促使皮膚表面血管收縮以減少體熱散失,令體表溫度下降,而出現四肢冰冷,屬正常生理現象;當環境溫度回升,體表溫度亦會恢復。如果經常感到四肢冰冷、需較長時間恢復體溫者,多反映身體血液循環不良。
中醫稱為「手足厥冷」,指四肢由手至肘、足至膝感寒冷的症狀。《傷寒論》中提到:「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常見的証型有:陽氣虛弱、陽氣鬱阻、血虛受寒、痰濁內阻等。
03/04/2022 -
中醫看水腫(附食療)
水腫是指組織間隙積聚過多的體液,一般可以分為全身性水腫及局部水腫。
中醫認為身體的水液運行與中醫指的肺、脾、腎、膀胱關係密切,涉及人體的呼吸系統、發汗功能、消化系統以及排泄功能,當這些臓腑虛弱(功能低下),能影響身體的水液代謝,而引發水腫。
27/03/2022 -
中醫看冠心病(附食療)
冠心病主要指冠狀動脈病變疾病,如狹窄或閉塞,致心臟的氧氣、營養供應不足。
冠心病的症狀與中醫之「胸痹」相似。陽氣虛弱者,身體的血液循環、消化功能欠佳 ,容易造成「痰濁」、「血瘀」,即如今所稱的脂質代謝紊亂、血脂高、血黏度高等,多使用辛溫的中藥來「化痰濁」、「袪血瘀」,以治療因陽虛致痰瘀互結的冠心病。
20/03/2022 -
中醫看普通感冒(附食療)
普通感冒是常見的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疾病之統稱,一般可出現發燒、頭痛、咽痛、流鼻水、肌肉痠痛等症狀。
中醫有名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相近於現今說的免疫系統,若免疫系統運作正常運作,受外邪感染而病發的機會相對降低。
13/03/2022 -
-
中醫看乾燥性皮膚炎(附食療)
乾燥性皮膚炎(Asteatotic dermatitis) ,又名缺脂性皮膚炎,患者角質層屏障受損、皮脂膜不固,使水分過度散失、表皮層過度脫水,可出現皮膚乾燥、裂紋、泛紅、痕癢等症狀。
乾燥性皮膚炎屬中醫之「風瘙癢」範圍。一般可分為風熱証、濕熱証、血虛証。乾燥性皮膚炎多屬於血虛証,血虛証又可漸漸轉化為陰虛証。
20/02/2022 -
中醫看躁鬱症(附食療)
躁鬱症,全名為狂躁抑鬱症,學名為兩極情緒病(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按表現可分為躁期及鬱期,極端情緒、思想及行為可維持數週甚至數月。現主要認為是大腦病變引起。
中醫認為「躁多因火;鬱多因氣滯」。
當身體處於「火旺」的狀態時,可出現口苦、面紅耳赤、耐受力下降、易煩躁、大便乾結等証狀。當身體處於「氣滯」的狀態時,可出現不夠氣、懶言、四肢冰冷、消化不良、胃脹,大便秘結等証狀。
13/02/2022 -
中醫看腸躁症(附食療)
腸躁症,又名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種腸胃道功能性障礙的疾病,以腹痛、 大便型態及頻率異常等為主要症狀。一般無腸黏膜炎性改變。
腸躁症按症狀可歸屬於腹痛、泄瀉、便秘、鬱病等。腸躁症患者可出現膓瀉或便秘的情況,而總機病機為「肝鬱脾虛」。一般分為「肝氣乘脾」、「脾虛肝乘」。
06/02/2022 -
中醫看乾眼症(附食療)
乾眼症,又名乾燥性角結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 KCS),以眼睛乾澀為主要症狀。成因主要分為眼睛無法分泌足夠的淚液,或是淚液蒸發過快。
乾眼症近似於中醫之「白澀証」、「神水將枯」。中醫認為「燥勝則乾」,指當燥氣偏勝,會形成陰津不足的狀態,可引起乾眼症。「燥」可分為「寒燥」及「熱燥」兩種,以「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原則治療。
30/01/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