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克隆氏病
甚麼是克隆氏病?
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CD)為胃腸道深層的黏膜炎症,屬炎症性腸病之一。
症狀:反覆發作的腹痛、腹瀉、體重下降、腸梗阻、便血等,伴有發熱,可併發肛瘻,嚴重的或需要進行腸道切除手術。
鑒別診斷:
腸結核:因結核桿菌侵犯腸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病變部位組織/患者糞便進行結核菌素試驗呈陽性。
中醫看克隆氏病
克隆氏病早期可診斷為「腹痛」、「腸癰」;伴有腹瀉、赤白膿血,則屬於「泄瀉」、「痢疾」;到中期發展出腹部包塊或腸道梗阻則屬「積聚」、「腸結」、到後期出現各種臟腑功能受損而出現不同的表現,則可歸納為「虛勞」。
–
克隆氏病的七種証型
目前克隆氏病的中醫辨証分型未有統一的標準,但根據克隆氏病的症狀可分為七種証型1:
- 大腸濕熱
- 脾虛濕蘊
- 寒熱錯雜
- 肝鬱脾虛
- 氣滯血瘀
- 脾腎陽虛
- 陰血虧虛
–
克隆氏病基本病機
克隆氏病基本病機為:脾胃虛弱,陽氣下陷而引起各種的「邪毒」,濕、痰、瘀、火等病理炎症產物。腸為病位,而病根在脾。 所以中醫治療克隆氏病的關鍵是要健脾,脾臟健康,消化功能正常,食物得以運化為有用的營養,濡養身體。相反,脾虛則飲食不化,積為濕、痰,久而成瘀化火,引起此病。
–
知多點 – 甚麼是伏龍肝?
伏龍肝,也稱為灶心黃土,為久經柴草熏燒的灶底中心的土塊。在柴火灶或窯中,將燒結的土塊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雜質即得。以灶心土配合其他健脾中藥,緩解克隆氏病患者症狀2。中醫經典《金匱要略》也提出以黃土湯治療虛寒性的便血。但是,由於灶心黃土的產量日漸減少,取而代之是以紅磗打碎先煎取得濾液,用作煎藥。而清代醫家陳修園則提出可以赤石脂取代伏龍肝:「以赤石脂一斤代黃土取效更捷。」
*
1 王莎莎(2020)。中医治疗克罗恩病的若干思考。光明中醫,35(7),987-989。
2 王立人(1997)。伏龙肝治愈克隆氏病。中國民間療法,(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