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 中醫精神行為科 / 驗案記錄

本分類收錄與心理與情緒相關的中醫治療主題,如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憂鬱、驚恐症、情緒波動等。

    Loading posts...
  • 中醫-失眠

    《YYT個案分享: 失眠》

    【1週中藥治療後失眠明顯改善】
    訴近週失眠,早醒,難再入睡,伴情緒暴躁,偶心痛、心翳、心悸;經前下巴出現石頭瘡;納差易胃脹,噯氣反酸;消瘦,欲增磅;小便赤痛,味濃,大便質硬,偶出血。史:雙側朱古力瘤,已行手術。

  • 夢遊症_豆角

    中醫看夢遊症(附食療)

    夢遊症(Somnambulism/sleepwalking) 是異睡症中非動眼期睡眠喚醒疾患(Non-Radpid eye movement Sleep Arousal Disorder)的一種,指反覆在睡眠時活動,如起床、行走。

  • 嗜睡症-翠玉瓜

    過度嗜睡障礙 ( 嗜睡症 ) (附食療)

    過度嗜睡障礙(Hypersomnolence Disorder),又稱為嗜睡症,指在非睡眠時段中,自覺睡意達7小時或以上、延長睡眠時間達9小時以上,仍感倦意等。

    近似於中醫之「多寐」,指不論日夜時時欲睡,喚之能醒,醒後復睡。《靈樞・寒熱病》:「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暝目。」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由於「陰盛陽虛」所致。

  • 喉球症_百里香

    中醫看喉球症(附食療)

    喉球症(globus pharyngeus),指咽部持續有異物感,一般無疼痛及吞嚥障礙。

    喉球症與中醫稱之「梅核氣」相似。「梅核氣」指咽喉中有異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並認為本病主要與情緒、痰濁有關,常見証型為痰氣鬱結,治宜理氣解鬱化痰。

  • 氣鬱體質_壓力煲

    中醫看氣鬱體質

    「氣鬱」可理解為: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受抑制的狀態。

    「氣」一般可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指氣體,如「清氣」、「濁氣」,其中包括呼吸系統中主要涉及的氧氣與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指功能,例如中醫說「脾氣不足」,是指消化功能低下。

    中醫認為「辛味,能行能散」,即有發散、行氣、行血的功效。「辛」除了指味覺上的辛辣外,亦包括具有刺激性的氣味。所以氣鬱者宜食辛味及芳香氣味之食物。

  • 抑鬱症_核

    中醫看抑鬱症(附食療)

    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指以心情低落、對事物失去興趣為主要症狀的生理、心理疾病。

    抑鬱症近似於中醫之鬱証。鬱証是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鬱滯而引起的一類病証。

  • 失眠_蓮子

    中醫看失眠症(附食療)

    失眠症指一種睡眠異常的疾病,以難入睡、易醒、早醒為特徵,嚴重者可以整夜不能入睡。

    中醫稱失眠為「不寐」,認為與「陰陽失調」有關。

  • 躁鬱症-抹茶

    中醫看躁鬱症(附食療)

    躁鬱症,全名為狂躁抑鬱症,學名為兩極情緒病(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按表現可分為躁期及鬱期,極端情緒、思想及行為可維持數週甚至數月。現主要認為是大腦病變引起。

    中醫認為「躁多因火;鬱多因氣滯」。
    當身體處於「火旺」的狀態時,可出現口苦、面紅耳赤、耐受力下降、易煩躁、大便乾結等証狀。

    當身體處於「氣滯」的狀態時,可出現不夠氣、懶言、四肢冰冷、消化不良、胃脹,大便秘結等証狀。

  • 神經性厭食症

    中醫看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AN),一般稱為厭食症。本病為一種進食障礙,主要以嚴格限制進食量或進食後有催吐、濫用瀉藥或過度運動的行為。

    神經性厭食症相似於中醫之疳積、積滯、不能食等病証。本病與肝、脾、腎最關係較為密切。

  • 奔豚病

    中醫看奔豚病

    「奔」為奔走,「豚」為小豬。奔豚病發作期的主要症狀為感覺身體內有一股氣從下而上衝,並可出現心悸氣短、胸悶不適、驚恐不安,被形容為身體裏如有一隻小豬在奔跑似的。⠀

    現多認為奔豚病是今之神經官能症,以自律神經機能障礙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