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 中醫內分泌科 / 中醫內科 / 食療治病

本分類涵蓋內分泌失調相關疾病,如甲狀腺功能異常、糖尿病、月經失調、更年期症候群等。從肝脾腎三臟(HPA 軸、HPT 軸、HPG )調理著手,平衡內分泌、氣血與荷爾蒙功能,恢復身體節律。

    Loading posts...
  • 肥胖_葡萄

    中醫看肥胖(附食療)

    肥胖(Obesity)指身體的脂肪累積過多;成年人的身高體重指數(BMI)等於或大於30。

    中醫認為肥胖病多為本虛標實。本虛以氣虛、脾虛、腎虛多見;標實以氣滯、膏脂、痰濁、瘀為主。

  • 痤瘡_莧菜

    中醫看痤瘡(附食療)

    痤瘡(Acne),又稱為尋常型痤瘡 (Acne vulgaris),指油脂和角質層細胞堵塞毛囊引發的皮膚炎症。

    與中醫之肺風粉刺、酒刺、面皰相似,並認為本病主要可因過食辛辣肥膩食物、脾虛運化失調(消化力減弱)引起。

  • 甲亢_椰菜

    中醫看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附食療)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Hyperthyroidism),指甲狀腺腺體產生過多的甲狀腺素(T3, T4),主要能引起身體基礎代謝率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常見症狀有:煩躁、心跳過速、畏熱、甲狀腺腫、體重減輕等。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屬中醫之「癭」的範圍。《三因極一病証方論》中指出癭可分為五種,其中「癭氣」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近似。

    而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相似於中醫所說的「陽亢」、「火」、「熱」之表現,常見証型有肝鬱化火、陰虛陽亢、肝火亢盛等。

  • 功能性下丘腦閉經_黑茶

    中醫看功能性下丘腦性閉經(附食療)

    功能性下丘腦性閉經(Functional hypothalamic amenorrhea, FHA),是指下丘腦減少或停止釋放促性腺素釋放激素(GnRH)所引起的閉經。

    屬於中醫閉經範圍。中醫的「腎」系統中涉及現今之內分泌系統,治療上可根據患者之症狀表現來辨証用藥,其中氣滯血瘀、血虛、脾虛及腎虛証較為相關。

  • 四肢冰冷_辣椒

    中醫看四肢冰冷(附食療)

    人的核心體溫維持於約37度。在寒冷環境下,體溫下降,溫調節中樞促使皮膚表面血管收縮以減少體熱散失,令體表溫度下降,而出現四肢冰冷,屬正常生理現象;當環境溫度回升,體表溫度亦會恢復。如果經常感到四肢冰冷、需較長時間恢復體溫者,多反映身體血液循環不良。

    中醫稱為「手足厥冷」,指四肢由手至肘、足至膝感寒冷的症狀。《傷寒論》中提到:「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常見的証型有:陽氣虛弱、陽氣鬱阻、血虛受寒、痰濁內阻等。

  • 糖尿病-苦瓜

    中醫看糖尿病(附食療)

    糖尿病屬於內分泌疾病。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不能正常發揮效能時,能引起血液中的葡萄糖過高,一般可分為I型、II型。

    苦瓜味苦性寒,中醫認為苦能清熱而存陰液 ,有助改善陰虛引起「火旺」情況。現代研究,顯示苦瓜中的三萜類化合物有刺激胰島素分泌,起降糖作用,如苦瓜苷。以上食療適用於經常感口乾舌燥、煩躁及盗汗等的陰虛証糖尿病患者。

  • 神經性厭食症

    中醫看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AN),一般稱為厭食症。本病為一種進食障礙,主要以嚴格限制進食量或進食後有催吐、濫用瀉藥或過度運動的行為。

    神經性厭食症相似於中醫之疳積、積滯、不能食等病証。本病與肝、脾、腎最關係較為密切。

  • 低血鈉症

    中醫看低血鈉症

    低血鈉症為電解質不平衡的疾病,指血液中鈉離子濃度低於135 mmol/L;若低於120 mmol/L,則為重度低血鈉症,可見疲倦、嗜睡、頭痛、思維不清?,甚至出現痙攣或休克。

    以中醫角度,根據低血鈉症的主要症狀,分別可以歸納入眩暈、頭痛、痙症、水腫等範圍。

  • 矮小症

    中醫看「矮小症」

    身高低於生長(高度)圖表中3%之生長曲線者,可定義為身材矮小。「矮小症」為一系列以身材矮小為主症的疾病,包括為垂體性侏儒症(因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呆小病(因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等。

    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藏精而生髓」,若先天腎精不足者,出現各種骨骼問題。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從食物中攝取營養供應骨骼、肌肉生長之用,若脾虛則運化功能減弱,出現營養不良,亦能影響骨骼、肌肉的生長。

  • 疳證

    中醫看疳證

    疳證,為中醫的病名,與今之兒童營養不良相近。多與食物攝取不足或過量、多種慢性疾病、早產等因素有關。

    當小孩脾胃受損,氣血、津液生成不足、失佈,則容易導致疳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