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 中醫兒科 / 中醫內分泌科 / 中醫內科 / 中醫精神行為科

本分類涵蓋中醫兒科常見問題,如小兒咳嗽、發燒、厭食、夜啼、體質虛弱等。以中醫角度分析疾病原因,促進兒童健康成長與體質提升,適合家長參考。

    Loading posts...
  • 神經性厭食症

    中醫看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AN),一般稱為厭食症。本病為一種進食障礙,主要以嚴格限制進食量或進食後有催吐、濫用瀉藥或過度運動的行為。

    神經性厭食症相似於中醫之疳積、積滯、不能食等病証。本病與肝、脾、腎最關係較為密切。

  • 腮腺炎

    中醫看腮腺炎

    腮腺炎多由病毒或細菌感染所引起,常見的症狀為唾腺位置處腫痛(如兩側面頰、耳前及耳後)。

    中醫根據症狀是否有化膿可分為「發頤」、「痄腮」。兩者屬中醫的溫病*範圍,治療一般以清熱解毒為主。

  • 矮小症

    中醫看「矮小症」

    身高低於生長(高度)圖表中3%之生長曲線者,可定義為身材矮小。「矮小症」為一系列以身材矮小為主症的疾病,包括為垂體性侏儒症(因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呆小病(因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等。

    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藏精而生髓」,若先天腎精不足者,出現各種骨骼問題。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從食物中攝取營養供應骨骼、肌肉生長之用,若脾虛則運化功能減弱,出現營養不良,亦能影響骨骼、肌肉的生長。

  • 疳證

    中醫看疳證

    疳證,為中醫的病名,與今之兒童營養不良相近。多與食物攝取不足或過量、多種慢性疾病、早產等因素有關。

    當小孩脾胃受損,氣血、津液生成不足、失佈,則容易導致疳證。

  • 鼻敏感

    中醫看鼻敏感

    以中醫角度看,會以臟腑失調為著眼點。而由於「肺開竅於鼻」,其中與肺臟*相關最大,其次為脾、腎臟*。

    中醫治療的重點是「固本」,令肺、脾、腎臟強健起來,使津液輸佈回復正常。根據病人個別出現的症狀表現,對症治療,以內服中藥及針灸治療,來改善體質,使身體不再產生不應有的過敏反應。

  • jujube 紅棗

    中醫看麻疹

    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時邪引起的一種急性出疹性時行疾病。麻疹本為古代兒科中四大要證(痧、痘、驚、疳)之一。因有疫苖的出現,麻疹的發病率已大為下降。但近日出現麻疹爆發的情況,必須小心提防,若麻疹處理不當,是可以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