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 中醫內科 / 中醫心臟內科 / 中醫胸腔內科 / 食療治病

本分類聚焦心臟功能失調的中醫觀點,包括心悸、胸悶、心律不整、高血壓等問題。透過中藥、針灸改善心血運行與情緒波動造成的心臟負擔。

    Loading posts...
  • 肺水腫_薑黃

    中醫看肺水腫(附食療)

    肺水腫(Pulmonary Edema),又稱為肺積水,指肺部中的肺泡和薄壁組織出現水腫,可見呼吸困難、持續性咳嗽,夜間加重、咳粉紅色泡沫痰等。

    肺水腫屬中醫之痰飲,可再細分為支飲。中醫認為飲為陰邪(寒邪),遇寒則聚,得溫則行。總體病機為:中陽素虛,臟氣不足,治療一般會用偏溫性的藥物

  • 腦血管痙攣_肉桂

    中醫看腦血管痙攣(附食療)

    腦血管痙攣(Cerebral vasospasm, CVS)指因腦部血管的平滑肌收縮而引起血管收窄的一種暫時性情況,常見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肢體麻木,甚至昏迷。

    屬中醫之厥証,指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症。一般短時間可蘇醒,但病情重者,則昏厥時間較長,嚴重者或有生命危險。

    中醫認為與情緒、體虛勞倦、失血、飲食不節等有關,基本病機為氣機逆亂、氣血陰陽不相順接。

  • 高血壓_芹菜

    中醫看高血壓(附食療)

    高血壓(Hypertension)指基礎血壓值持續處於高水平的一種慢性疾病。根據美國心臟協會,高血壓指基礎血壓值高於130/80 mmHg。

    以中醫角度看形成高血壓主要有三方面:疏泄失常、痰濁內阻、氣血虧虛。「疏泄失常」與情緒關係密切;痰濁內阻則與多食肥膩、甜食有關;氣血虧虛則與久病、大病有關。

  • 水腫_咖啡

    中醫看水腫(附食療)

    水腫是指組織間隙積聚過多的體液,一般可以分為全身性水腫及局部水腫。

    中醫認為身體的水液運行與中醫指的肺、脾、腎、膀胱關係密切,涉及人體的呼吸系統、發汗功能、消化系統以及排泄功能,當這些臓腑虛弱(功能低下),能影響身體的水液代謝,而引發水腫。

  • 冠心病_燕麥

    中醫看冠心病(附食療)

    冠心病主要指冠狀動脈病變疾病,如狹窄或閉塞,致心臟的氧氣、營養供應不足。

    冠心病的症狀與中醫之「胸痹」相似。陽氣虛弱者,身體的血液循環、消化功能欠佳 ,容易造成「痰濁」、「血瘀」,即如今所稱的脂質代謝紊亂、血脂高、血黏度高等,多使用辛溫的中藥來「化痰濁」、「袪血瘀」,以治療因陽虛致痰瘀互結的冠心病。

  • 中醫胸痹心臟病

    中醫看心悸

    正常於休息情況下,我們不會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若無明顯原因下,突然感受到心臟的跳動,則需要留意了!這很可能患上「心悸」,心悸是指自覺心臟跳動異常,而引起驚愓不安的一種症狀。

    心悸,中醫亦稱為驚悸。早於漢代《金匱要略》、《傷寒論》中所記戴,並認為此病主要因驚恐、水飲、虛勞及汗後受邪等引起的。

  • 水腫

    中醫看水腫

    水腫指身體內有水液瀦留,泛濫肌膚,引起眼瞼、頭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嚴重者可伴有腹水、胸水等。

    水液的代謝主要涉及身體中肺、脾、腎三臟。當三臟出現問題時,水液停聚便會泛於肌表,形成水腫。

  • 中醫胸痹心臟病

    中醫看胸痹(心臟病)

    胸痹是指胸口位置發作性憋悶感、疼痛為主要臨表現的一種病證,相類似於心臟病。輕者偶發短暫輕微的胸悶感及隱隱作痛,或為胸脹不適感;重者可以出現突發性疼痛劇烈,或呈壓榨樣絞痛。現代認為主要的病因是膽固醇高致血管閉塞所致,動脈管腔收窄,令心肌的血液供應減少,容易出現心絞痛,尤甚在運動時發作。
    

  • 高血壓

    中醫看高血壓

    古時的中醫沒有儀器去數據化身體的狀況,只有觀察症狀的表現,以思外揣內的方法去判斷疾病。根據症狀而言,一般患有「高血壓」的患者,多見頭暈、頭痛、面部泛紅、煩躁易怒等症狀,以中醫的角度而言,「高血壓」與「肝」的功能障礙為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