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 中醫復健醫學科 / 中醫痛症科 / 中醫針灸科 / 食療治病

介紹以中醫食療方法改善體質與疾病的真實案例與理論依據,融合食材選擇、體質調整與飲食禁忌,幫助讀者透過飲食達到預防與輔助療效。

    Loading posts...
  • 關節炎-西蘭花

    中醫看關節炎(附食療)

    關節炎(Arthritis)指關節發炎的疾病,常見症狀有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甚至變形。

    關節炎屬中醫痹症的範圍,痹症指由於感受風、寒、濕、熱之邪,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致肌肉、筋骨、關節痠痛、麻木、重著,或關節腫脹、變形、活動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中醫認為高熱、高寒潮濕、風力強之地是「風」、「寒」、「濕」、「熱」邪盛的環境。長期居處於這些環境,可影響人體的血液循環、代謝、免疫功能,而慢慢發展為痹症。

  • 口氣-金銀花

    中醫看口氣(附食療)

    口氣(Halitosis) 指口腔經常發出異味的健康問題1。可由舌面上細菌、食物殘渣及脫落的細胞腐敗作用引起。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與嗜食辛辣厚味、脾胃虛弱、肺病,致火熱上蒸,發為口氣。常見証型有:胃熱型、痰熱型、食積型。

  • 夢遊症_豆角

    中醫看夢遊症(附食療)

    夢遊症(Somnambulism/sleepwalking) 是異睡症中非動眼期睡眠喚醒疾患(Non-Radpid eye movement Sleep Arousal Disorder)的一種,指反覆在睡眠時活動,如起床、行走。

  • 舌下腺囊腫_綠豆

    中醫看舌下腺囊腫(附食療)

    舌下腺囊腫(Ranula)指舌下腺導管堵塞,致涎液瀦留所形成的囊腫。

    屬中醫的痰包範圍,因腫大的包囊像蛤蟆鳴叫時鼓起的咽囊,故又稱為蛤蟆囊腫。痰包指舌下結腫,質軟光滑的包囊的一種疾患。

    中醫主要認為本病與飲食不節、勞倦脾虛,致痰火蘊結、脾虛濕阻、氣虛血瘀,而在舌下發展成本病

  • 肥胖_葡萄

    中醫看肥胖(附食療)

    肥胖(Obesity)指身體的脂肪累積過多;成年人的身高體重指數(BMI)等於或大於30。

    中醫認為肥胖病多為本虛標實。本虛以氣虛、脾虛、腎虛多見;標實以氣滯、膏脂、痰濁、瘀為主。

  • 痤瘡_莧菜

    中醫看痤瘡(附食療)

    痤瘡(Acne),又稱為尋常型痤瘡 (Acne vulgaris),指油脂和角質層細胞堵塞毛囊引發的皮膚炎症。

    與中醫之肺風粉刺、酒刺、面皰相似,並認為本病主要可因過食辛辣肥膩食物、脾虛運化失調(消化力減弱)引起。

  • 副鼻竇炎_薄荷

    中醫看副鼻竇炎(附食療)

    副鼻竇炎(Sinusitis),多稱為鼻竇炎,指頭骨空腔(額竇、上頷竇、篩竇、蝶竇)的黏膜發炎,常見鼻塞、黃綠色鼻涕、面部有脹痛感、嗅覺異常,可伴有頭痛、口臭、牙痛、咳嗽等。

    副鼻竇炎屬中醫之鼻淵,並認為本病可因肺熱、濕熱、外感風寒、風熱引起。可分為急鼻淵、慢鼻淵兩種,急鼻淵多為實証;慢鼻淵多為虛証。

  • 天疱瘡_菊花

    中醫看天疱瘡(附食療)

    天疱瘡(Pemphigus)指不具傳染性的自體免疫水疱性疾病,能引起皮膚、黏膜長出水泡,破損而形成潰瘍。

    天疱瘡、類天疱瘡近似於中醫之天疱瘡、火赤瘡。主要認為由於心火脾濕內蘊,外感風熱毒邪而引起;類天疱瘡則由於脾虛失運,濕熱內生,蘊積肌膚所致。

  • 哮喘-絲瓜

    中醫看哮喘(附食療)

    哮喘(Asthma) 為慢性、發作性呼吸道疾病,涉及呼吸道阻塞、支氣管過敏反應、發炎反應,常見喘鳴、呼吸不暢及咳嗽等症狀;嚴重者,可見呼吸困難,甚至昏倒。

    哮喘囑中醫之哮証。中醫認為哮証是由於「宿痰」內伏於肺,復加外感、飲食、情志、勞倦等因素,致痰阻氣道,肺氣上逆所致。

  • 中風-紫心蕃薯

    中醫看中風(附食療)

    中風(Stroke),指腦部血管異常,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疾病。症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遂或麻木等。

    中醫又稱之為卒中。一般會根據病程的輕重而將中風分為兩類,病程較輕的「中經絡」及病程較重的「中臟腑」,而「中臟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