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中風
中風又名卒中。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或不經昏仆而僅以喎僻不遂為主症的一種疾病
–
病因病機:
- 陰虛!肝腎陰虛,肝陽偏亢 –>陽動化風,氣血上逆,上蒙元神
- 痰!飲食不節,嗜酒肥甘或脾虛失運,聚濕成痰,痰鬱化熱 ,阻滯經絡、痰蒙清竅
- 情志!情志過極,心火暴盛,肝陽暴動,引動心火,風火相煽,氣血上逆
- 外邪!氣血不足,脈絡空虛,風邪乘虛入中經絡,氣血痹阻或痰濕素盛,外風引動痰濕,閉阻經絡
六端概括: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
邵念方醫師, 研究中風的發病機制, 得出中風的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 本為肝陰虛, 氣血衰少。標為肝陽化風、血虛生風、血瘀生風等所謂之{內風旋動}
–
中醫把中風分為兩種, 中臟腑和中經絡。
- 中臟腑病位較深, 病情危重
- 中經絡病位較淺, 病情輕, 多無神志改變。
現代醫學解釋, 其有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由血管阻塞所造成的缺血性腦中風;一種是由出血所造成的出血性腦中風。
–
痰瘀為中風之先取條件,再加上誘發因素而病發
若正不甚虛, 肝腎不足, 氣血虧損尚未顯露, 虛風未起, 瘀血痰濁不足為患, 猶可隨血運行, 不致阻塞脈絡。但機體則處於「亞健康」。當遇誘因, 或因氣候之寒暑, 或因五志之過極,或因生活之失節,導致氣血運行逆亂, 亞健康之平衡被打破, 虛風內生, 內風旋動, 夾痰夾瘀, 橫竄經絡, 循行周身。
若足以阻塞脈絡, 瘀阻腦絡, 擾動清竅, 則出現中風先兆, 如眩暈、肢麻、言語不利等。此時, 若誘因消除, 正氣得扶, 風熱減弱, 歸於平靜, 則諸症可除。當風夾痰瘀, 越來越甚, 則直沖犯腦, 蒙蔽清竅, 痰阻經脈, 發為中風, 可見:猝然昏仆, 喎僻不遂。
之後, 待風勢減緩, 漸漸而熄, 但瘀血痰濁經久難消。(內風已熄, 痰瘀獨留)。瘀痰停於腦府, 元神疲困, 阻塞經隧, 肢體失和。因此中風之後, 強調的是袪滯留的痰濁瘀血。
–
分期論治
根據不同時期, 患者身體都會有不同的情況, 據浦家祚醫師一般分為三期,
- 急性期:滌痰通絡為先導
- 穩定期:活血化瘀, 通經活絡
- 後遺症期: 補氣活血並進
–
中風先兆:
FAST檢測方法
- F(Face 臉):露齒微笑時,觀察臉部是否對稱
- A(Arm 手臂):舉起雙手10秒,觀察有否單側無力或手臂下垂的情況
- S(Speech 言語):說一句句子,觀察有否問非所答、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的情況
- T(Telephone):如乎有以上的情況,趕緊致電報警送急症,把握黃金救援期
古也早有提及中風之先兆:
- 《衛生寶鑑.中風門》:「凡人初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內有中風之疾也。」
- 《証治滙補.預防中風》:「平人手指麻木,不時暈眩,乃中風先兆,須預防之,宜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幃,調情志….」
–
只要有肢體運動感覺、語言、甚至意識等問題,就要懷疑是否為中風,應立即前往醫院接受影像等相關檢查,以便根據檢查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
預防!
- 首重養慎: 慎起居, 節飲食, 遠房幃, 調情志。
- 消除中風高危因素: 高血壓, 腦動脈硬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 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