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

中醫看多汗症

人體汗出有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

  • 生理性汗出:指身體在體內或體外的因素影響下,如環境、心情緊張或運動狀態下而出現的汗出,為身體正常的調節和生理現象
  • 病理性汗出:不同的致病因素或多種疾病發展過程中所出現之汗出。

「陽加於陰謂之汗」為汗出的原理

中醫稱「陽加於陰謂之汗」,以解釋汗出的原理。《醫學衷中參西錄》將人體的汗出比喻為下雨這一自然現象:「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陰陽和而後雨,人身亦陰陽和而後汗。」身體中的「陽氣」把水份蒸騰後,經過身體細胞中的新陳代謝,把不需要的代謝物,如:乳酸、尿素、氨等,待體溫升高(「陽加於陰」)之時,從汗竅帶離身體。

現代角度看出汗

人體為恆溫動物,體溫是恆定的,溫度約維持在37℃左右,透過身體的體溫調節機制控制:

下丘腦探測體溫,當偏離37度左右時,將會發出神經訊號以調節汗液、甲狀腺素的分泌以及血管舒收等,來保溫或增加散熱,以達致穩定體溫。

中醫以「陰陽」來描述此一生理現象:

當身體靜止、不活躍情況下,處於「陰平陽秘」狀態,身體正常不會汗出。

炎熱的環境或運動後可令體內的陽氣增加,處於「陽氣亢盛」狀態,打破了體內陰陽平衡,而導致汗出。

多汗症的分類

多汗症可分為自汗、盗汗、戰汗及黃汗。

  • 自汗:不因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而日間時汗出,動輒益甚者
  • 盜汗:寐中汗出,醒來自止者
  • 戰汗:外感熱病中,自覺全身發冷震顫而後出汗者
  • 黃汗:指汗出色黃而染衣的症狀

在病理方面,中醫歸納出了兩大類別,即虛証與實証。

  • 虛証多因氣虛、陽虛、陰虛所致。氣、陽虛可致自汗;陰虛則致盗汗。
  • 實証多因外感邪氣(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熱之邪等)、內在的痰邪、瘀阻、情緒等因素引起。

汗症中的常見証型

  • 肺衛不固:汗出惡風,稍勞汗出尤甚,易於感冒,體倦乏力,面色少華,脈細弱,苔薄白。
  • 營衛不和:汗出惡風,周身酸痛,時寒時熱,或表現為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脈緩。
  • 心血不足:自汗或盜汗,心悸少寐,神疲氣短,面色不華,舌質淡,脈細。
  • 陰虛火旺:夜寐盜汗或有自汗,五心煩熱,或兼午後潮熱,兩顴色紅,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
  • 邪熱鬱蒸:蒸蒸汗出,汗液易使衣服黃染,面赤烘熱,煩躁,口苦,小便色黃,舌苔薄黃,脈象弦數。

另外還有瘀血阻滯、濕熱內蘊等証型。透過辨証,了解身體陰陽的失衡情況,透過藥物、針灸等方法去「調整陰陽」以達致平衡的狀態,便可治療不正常的汗出。

Share your thoughts

14 − n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