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分類介紹各類慢性與急性疼痛的中醫療法,包括肩頸痛、腰痛、膝蓋痛、坐骨神經痛、關節炎等。應用針灸、拔罐及中藥辨證治療,緩解痛症、改善循環,恢復身體機能。
中醫認為坐骨神經痛屬痹症 。痹症是指肌肉、筋骨、關節發生痠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至出現關節腫大灼熱為主要病徵。
初期的不適感都是身體給我們的訊號,不應掉以輕心,初期適當地做拉筋活動、注意坐姿,便有機會根治問題!到中期時,麻木痠脹的問題,日益嚴重,應盡快治療,以緩解不適,再配合拉筋、糾正不良坐姿,也很大機會能根治!
中醫認為「心」則與脈的關係密切。《素問・宣明五氣論》:「五臟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因此,在處理靜脈曲張,多從「心」論治。靜脈曲張的「標」屬血瘀。而「本」則可因「虛」引起,如氣虛、血虛,亦有因「實」所致,以寒凝血脈、痰濕、氣鬱等,治療靜脈曲張主要調整氣血為主。治療上,可以針灸、內服中藥及刺血療法處理。
「腰為腎之府」,即是腎臟居於腰部,腎氣佈於腰部。當腎氣不足時,腰部就會容易出現問題了。另外腎與膀胱相表裏,膀胱經絡循行於腰背部,所以腎與腰有密切關係。
「富貴包」除了頸背部的外形有明顯的異常外,也會造成頸背部痠痛,甚至造成手、項、背麻木的情況。此外,包塊或會影響腦部的供血,可引起血壓升高、頭暈、頭痛等症狀。
膝痛問題上,從中醫角度上,有虛實之分,臨床上常見的也都是虛實夾雜的。處理膝痛問題,需要留意疼痛的位置、了解起始情況、是突然出現還是緩慢發展、甚麼情況會加重或緩解等。另外也需要留意其他結構性的問題,如扁平足、脊柱側彎等,也有可能是膝痛的根源問題。常用的治療手段有針灸、內服中藥、外敷中藥等。
初期的疼痛,可以說是身體給我們的警示,及早改善步姿、坐姿、減重,以阻止膝部的問題進一步惡化。若膝痛已經在中期、晚期,面臨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時,必需及早治療,以暫緩,甚至逆轉問題。
有些患者頭痛可反覆發作多時,長達數十年之久。古時頭痛新久之分,淺而近者名頭痛,多突發發作,但易於消失; 深而遠者為頭風,常反覆發作,纏綿不癒。治法當辨明內外虛實,明確病因,再辨明証型,取相對應的治法。臨床上除了服藥外,還常用到針灸治療,以加快療效。加上日常飲食起居配合下,就能大大減少頭痛反覆發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