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眩暈(Otogenic vertigo),又稱為周邊性眩暈,俗稱耳水不平衡,指內耳異常所引起的眩暈,發作時可感到天旋地轉、嘔吐、轉動頭部加重等。
屬中醫的眩暈範圍,「眩」指眼花;「暈」指頭暈,兩者常同時出現,所以一般統稱為眩暈。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可伴有嘔吐、汗出,甚則昏倒。中醫認為本病可分為虛實兩類,虛者多因血少、陰虛、精虧(血少則腦失所養、陰虛則肝風內動、精虧則腦髓不足);實者多因痰、火。
衰老指身體結構或機能上的退行性改變。現代研究衰老的機制主要的學說,主要有體細胞突變學說、自由基學說、端粒學說等。
中醫認為退化隨年齡增長而出現,主要由於體內臟腑功能減弱、氣血津液下降等所致,亦有「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之說。在延緩衰老上主要以補益臟腑為本,尤重視腎水、脾土兩大系統。
耳鳴、耳聾都屬於聽覺異常,以病人自覺耳內鳴響,如聞蟬響樣,或致聽覺下降。《醫學入門》說:「耳鳴乃是聾之漸也。」耳鳴或會漸漸變為聽力喪失。
中醫認為耳部疾患多與腎氣有關。《靈樞.脈度》:「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也多屬虛証,多與年紀漸長、煩勞過度引起。通常伴有腰痠、膝軟、疲倦、無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