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

中醫看過敏性鼻炎

肺脾腎虛水犯濫,治需控水調營衞

經常聽見的「鼻敏感」,就是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為身體免疫系統對外在環境中的「過敏原」產生過敏反應而出現一系列症狀,如流清水狀的鼻涕、晨起打噴嚏、鼻塞等問題。常見的過敏原有花粉、塵埃、動物毛髮等。

現代研究指出過敏性鼻炎與身體中的IgE抗體(免疫球蛋白E)有關。患者在首次接觸到「過敏原」,身體就會製造出「過敏原」具專一性的IgE抗體,並附於肥大細胞表面。當患者再次接觸到該「過敏原」,IgE抗體相互作用,促使肥大細胞釋出組織胺,而形成炎症反應。

嚴重的鼻敏感或可繼發成鼻竇炎,症狀可見黃綠色狀的鼻涕、鼻翼兩側面頰或眉心出現脹痛、呼吸不暢等問題;亦可引起耳部感染,而出現耳鳴、耳痛、耳塞感等情況。

中醫 – 過敏性鼻炎(鼻敏感)

過敏性鼻炎,中醫歸納為鼻鼽,鼽有鼻塞及鼻流清涕的意思。鼻鼽以突發及反覆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等為主要症狀。中醫認為此病多因肺、脾、腎臟虛弱所致。

正常來說,當我們的肺金、脾土、腎水系統功能正常、營衞平衡,身體的水液代謝功能、免疫系統,可以適應花粉、塵埃等平常存在於環境中的外來物。

  • 脾(土)把食物轉化為「水穀精微」(例如是澱粉質轉化為身體細胞吸收、運用的葡萄糖)。脾土把「水穀精微」中的津氣上輸於肺中。
  • 肺 (金)的其中一個主要功能就是把脾土上輸的津氣,輸佈到身體各部份,營養經絡五臟六腑,令營衞功能正常。
  • 腎(水)中,腎陽有蒸騰氣化的作用,並對津液進行分清泌濁的過程,將清者蒸騰,歸於脾肺,由脾土肺金系統把水液分佈,營養身體各部份;將濁者(含有身體的代謝副產物,如尿素)化為尿液,歸於膀胱,最終排出體外。

當肺金、脾土、腎水系統功能不健時(肺氣失宣、脾失健運、腎陽虛衰),使水液代謝運化失常,津液不能正常散佈到身體各部份,反而停聚停鼻腔,形成鼻竇積液、鼻塞、鼻流清涕等過敏性鼻炎的症狀。


因此,以中醫角度來說,我們著眼點在於恢復身體正常的水液代謝、免疫系統功能,透過四診得知肺金、脾土、腎水哪臟出現問題,對症而辨証論治,以補益肺氣、健脾助運、溫補腎陽等方法來治療過敏性鼻炎。

如何分別哪個臟虛?

  • 肺虛:惡風寒明顯,溫差環境而誘發症狀,多伴有氣短懶言,面色蒼白。
  • 脾虛:身重感明顯,多伴有食慾下降、腹脹,大便偏爛。
  • 腎虛:四肢冰冷感明顯金,多伴有腰膝酸軟、耳鳴

洋蔥味辛主入肺,辛味助宣發肺氣

洋蔥(Allium cepa L.)是百合科、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洋葱味辛性溫,歸肺經,有溫中散寒、健脾和胃,驅蟲解毒,適用於寒性型過敏性鼻炎、消化不良、痢疾、蟲積腹痛 。

洋蔥 鼻敏感

中醫認為辛味的食物,有助肺部的功能。現代研究發現洋蔥含有槲皮素,它是一種有類似抗組織胺特性的物質,有助抑制過敏反應,亦有日本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指出聞一聞洋蔥的氣味就能改善鼻水、打噴嚏等常見的鼻敏感症狀。

洋蔥抗鼻敏感

  • 方法:把連皮的洋蔥切片,置於鼻前並作深呼吸1分鐘。
  • 功效:暢通鼻竅

五臟化液肺為涕,鼻病多與肺有關

「肺開竅於鼻」,中醫認為鼻竅與肺臟關係最為密切。中醫以司外揣內的方法認識肺臟,當鼻出現問題,如流鼻涕,嗅覺喪失、鼻塞等,多與內部的肺臟有關。

《素問.宣明五氣》:「五臟化液……肺為涕。」從鼻涕可反映出鼻病屬哪種類型。

你屬於哪種鼻病?

鼻病常見的七種類型:

  • 風寒型:鼻涕清稀而多,或伴鼻塞、噴嚏頻作、惡寒重、頭痛
  • 風熱型:鼻涕色黃質稠量多,甚則鼻孔周圍紅腫疼痛,或伴鼻塞、發熱、頭痛
  • 濕熱型:鼻涕黃濁而量多,氣味腥臭,鼻塞較重,嗅覺差,伴頭痛而重,脘悶納呆
  • 燥熱型:鼻涕色黃質黏量少,涕中帶血,或呈膿血涕,鼻腔乾痛,伴咽乾口苦、渴喜冷飲等
  • 氣虛型:鼻涕清稀如水,久久不斷,或時清時黃,或伴鼻塞,遇冷或接觸過敏物而發,伴有氣短懶言,倦怠乏力等
  • 腎虛型:鼻涕清稀量少,遇冷增多,或時清時黃,日久不癒,嗅覺減退,兼見腰痠膝軟,畏寒肢冷

藥食兩用者平和,緩解鼻炎防芪朮

鼻炎多與肺、脾、腎三臟有關,當中可分為多種不同証型,食療上可以健脾益氣固衛(改善水液代謝、肺功能及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為主,因應証型的不同,分別加入其他針對性的材料。辛味可推動肺臟運作,辛涼的薄荷適合用於風熱型之鼻炎;辛溫的辛荑則適合用於風寒型之鼻炎。

緩解鼻炎的湯療的常用湯料:

  • 北芪 15克
  • 白朮 12克
  • 防風 12克
  • 大枣 3枚

功效:健脾益氣固衛

因應証型,可分別加入以下材料:

  • 風寒型:(辛;溫)辛夷花 12克 、生薑3片
  • 風熱型:(辛;涼)薄荷(後下:湯滾後熄火前5分鐘加入)3-6克
  • 腎虛型:(甘;溫)合桃 20克
  • 燥熱型:(甘,微寒)乾百合 30g 
  • 氣虛型:(味甘、微苦,辛;平)太子參 12g

Share your thoughts

ten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