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食療

    Loading posts...
  • 糖尿病-苦瓜

    中醫看糖尿病(附食療)

    糖尿病屬於內分泌疾病。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不能正常發揮效能時,能引起血液中的葡萄糖過高,一般可分為I型、II型。

    苦瓜味苦性寒,中醫認為苦能清熱而存陰液 ,有助改善陰虛引起「火旺」情況。現代研究,顯示苦瓜中的三萜類化合物有刺激胰島素分泌,起降糖作用,如苦瓜苷。以上食療適用於經常感口乾舌燥、煩躁及盗汗等的陰虛証糖尿病患者。

  • 陰虛體質

    中醫看陰虛體質

    「陰虛」指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陰」指身體內的各種體液,包括組織液、血液、淚水等,以供應營養滋潤身體各部份。

    陰虛體質者的有三大主要徵狀:口乾、潮熱盗汗、手足心熱。

  • 大腸癌

    中醫看大腸癌

    大腸癌指在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常見病徵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便秘/便黏)、大便形態改變(呈幼條狀)、腹脹、腹痛及體重無故下降。

    大腸癌屬於「岩」、「積聚」、「便血」等範圍。此病主要由於腸道濕熱蘊結,或局部氣血運行不暢,濕毒瘀滯凝結,久而形成腫瘤 。

  • 腎結石

    中醫看腎結石

    腎結石為尿液中的礦物質沈積於腎臟中而形成的結晶,屬上尿路結石。

    屬中醫之石淋,以尿中夾砂石,排尿澀痛,或排尿時突然中斷或疼痛為特點。若尿中帶血,稱為血淋;若合併尿路感染,出現小便灼熱澀痛,則稱為熱淋。

  • 血友病

    中醫看血友病

    受傷引起出血後,身體中有一「止血機制」來避免流血不止的情況,此機制依賴多種「凝血因子」共同合作來完成。

    根據血友病的症狀,當屬中醫的「血症」範圍,指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於口鼻諸竅,或下泄於前後二陰,或滲出於肌膚所形成的疾患。

  • 過敏性鼻炎

    中醫看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為身體免疫系統對外在環境中的「過敏原」產生過敏反應而出現一系列症狀,如流清水狀的鼻涕、晨起打噴嚏、鼻塞等問題。常見的過敏原有花粉、塵埃、動物毛髮等。

    中醫歸納為鼻鼽,鼽有鼻塞及鼻流清涕的意思。鼻鼽以突發及反覆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等為主要症狀。中醫認為此病多因肺、脾、腎臟虛弱所致。

  • 甲狀腺腫

    中醫看甲狀腺腫

    甲狀腺腫,當屬中醫所指的「癭」。「癭」為中醫的一個病名,指的是頸前兩側腫大的一類疾病。《說文解字》:「癭,頸瘤也,從病嬰音」。相當於甲狀腺疾病的總稱。甲狀腺的主要功能是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發育、體溫以及心跳等。甲狀腫腫以頸前結喉兩側漫腫或結塊,皮色不變,或漸漸增大為特點。

  • 濕疹

    中醫看濕疹

    濕疹屬中醫「癬瘡」範疇,中醫認為濕疹有三大成因,,外邪、脾虛、鬱熱。又可分為三個階段,急性、慢性、亞急性。
    《丹溪心法.序》提到一句概括了中醫理論中的核心思想,「有諸內者形諸外」。所有外在可見的症狀,也反映著體內的狀況。這也能應用於中醫美容學上,中醫的角度上,皮膚起變化,反映著身體內部出現了問題。內是因,而外為果。因此,在處理皮膚病變時,除了使用外治的方法,也必需用內治的方法,處理內在的問題,以除病根。

  • 高血壓

    中醫看高血壓

    古時的中醫沒有儀器去數據化身體的狀況,只有觀察症狀的表現,以思外揣內的方法去判斷疾病。根據症狀而言,一般患有「高血壓」的患者,多見頭暈、頭痛、面部泛紅、煩躁易怒等症狀,以中醫的角度而言,「高血壓」與「肝」的功能障礙為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