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間期出血

中醫看經間期出血

一個月來經兩次?!

「點解呢個月咁奇怪,剛剛來完月經,唔夠兩星期又來一次!」
這有可能是「經間期出血」!

經間期出血指兩個月經週期之間,出現周期性出血,持續兩至三日或數日,並可伴有腰痠、小腹脹痛等,這其實不算是月經,也可稱為「排卵期出血」。

古代稱排卵期為氤氳期。明代醫家王肯堂在《證治準繩·女科·胎前門》引「丹溪雲:凡婦人一月經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氳之候」。

在氤氳期,若臟腑氣血失調,可導致虛、熱、瘀的問題,致沖任不穩固,而出現經間期出血。

甚麼是衝任?

中醫認為,胞宮(子宮)是通過「衝任」這組經脈來聯結身體整個經脈系統。當衝任功能失調時,除了能導致月經異常,也可引起帶下、胎產等不同的問題。

中醫認為經間期出血,主要分為以下類型:

腎陰虛

若腎陰虧虛,陰不制陽,虛火能損傷沖任。《傅青主女科》記載:「經水出諸腎,先期而來少,火熱而水不足」

如何導致腎陰虛呢?

-長期飲酒
-夜睡
-嗜食辛辣

脾氣虛

中醫認為「脾統血」,若脾氣虧虛,難以統攝經血。

如何導致脾氣虛呢?
-飲食不節
-思慮過度
-情志不暢(木克土)

瘀血証
瘀血能損傷脈絡,致血溢脈外。

如何導致血瘀呢?
-月經不暢
-情志鬱結
-生產後調理不當
-久病

山藥補氣又滋陰,一次過補肺脾腎

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乾燥根莖。。山藥性平、味甘,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的功效。可用於脾虛所致的大便溏爛、婦女帶下、消化不良;肺腎虛之咳喘、尿頻;陰虛內熱之口乾多飲、盜汗、經間期出血等,可配合芡實進食。【YYT食好點:芡實

?‍♂️山藥又名懷山,懷為地名的簡稱,《神農本草經》記載:「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

月經週期四階段 眾流歸源根本相通

月經的週期就像是一個太極,周而復次,直至天癸竭。《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對女性生命週期的描述:「七七(49歲),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天癸是甚麼?
中醫的理論認為「天癸」由腎氣所產生,亦受腎氣的盛衰而竭止,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

中醫看月經的週期

中醫對月經形成的看法是「腎氣盛,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與現代的觀點有著相似的規律。現代的說法是:內分泌系統中下丘腦、腦下垂體、卵巢所產生的激素作用於子宮,而形成月經。中醫所說的「腎氣」近似於下丘腦、腦下垂體、卵巢的功用,天癸就像它們所產生的激素。所以,調理月經問題,首要關注的是「腎」系統。

中醫理論與現代婦科知識結合的「中藥人工周期」。
腎陰、腎陽 ,就如現代內分泌系統中的雌激素、黃體激素,在月經週期不同階段交替的起著主導作用。

「中藥人工周期」與子宮內膜變化


第一階段 月經期(第1天至第7天)
重陽轉陰(黃體退化,黃體素、雌激素濃度下降):子宮內膜無法維持,脫落而形成經血

第二階段  經後期(第8天至第14天)
陽消陰長(雌激素漸增):子宮內膜的復舊、增殖

(排卵期:界乎於第14天至第15天之間)

第三階段 排卵後期(第15天至第21天)

重陰轉陽(黃體形成,黃體素、雌激素濃度漸增,黃體素濃度>雌激素濃度):子宮內膜持續增厚

第四階段 經前期 (第22天至第28天)
陰消陽長(黃體素、雌激素濃度漸減,黃體素濃度≈雌激素濃度):子宮內膜內血管發展完成

中醫治療月經問題會根據患者目前的症狀以判斷出証型。例如,若患者有經間期出血的問題,要判斷出究竟是陽盛或者是陰虛所致。

陽盛的原因可以是情志鬱結,肝鬱克脾致消化功能變差、嗜食辛辣等,以致濕熱內生,絪緼之時,陽氣內動,引動內熱,熱傷沖任。
症狀:經間期出血色紅質黏、伴神疲乏力、食慾下降、舌苔偏厚色黃等

陰虛的原因可以是煩勞過度、禀賦不足,致腎陰不足,精虧血損,絪緼之時,陰血不足,陰絡易傷而血溢。
症狀:經間期出血量少、伴腰痠眩暈、眠差易醒、舌尖紅等

Share your thoughts

eighteen + ele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