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症

中醫看腸易激綜合症

甚麼是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屬於功能性腸病的一種,主要以持續或間歇發作的腹痛、腹脹、排便習慣異常及大便性狀異常為特點,又稱為大腸激躁症、神經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黏液性結腸炎等。腸易激綜合症的病程一般較長,可達數年至數十年。

本病主要病機為腸道蠕動不協調、腸道神經過度敏感,一般並無腸黏膜炎性改變。目前,多認為本病與情緒因素、遺存、食物因素等有關。

腸易激綜合症的羅馬IV診斷標準

  1. 在過去3個月內平均每週至少1次復發性腹痛,伴有以下兩項或兩項以上標準*:
  2. 與排便有關
  3. 伴有大便次數的變化
  4. 伴隨著大便形態(外觀)的改變。
  5. *在診斷前至少6個月出現症狀,最近3個月達標

而患者沒有明顯的胃腸道出血情況、夜間疼痛或排便、結直腸或炎症性腸病家族史等。

腸易激綜合症鑒別診斷

  • 乳糖不耐
  • 食用奶製品引起急性腸道症狀(腹脹、胃腸脹氣、腹瀉)
  • 乳糖氫呼氣試驗陽性
  • 炎症性腸病 (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 
  • 腹瀉持續時間 > 2週
  • 直腸出血
  • 炎性腫塊、體重下降、發熱

根據症狀可分為四大類。

  1. 腹瀉型(IBS-D)
  2. 便秘型(IBS-C)
  3. 混合型(IBS-M)
  4. 不定型(IBS-U)

中醫看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當屬中醫之腹痛、泄瀉、便秘、鬱病等。

在病因病機上,主要可以「肝脾失調」來概括,再可細分為「肝氣乘脾」、「脾虛肝乘」。「肝氣乘脾」為實証,與肝氣過盛有關,當肝氣鬱結、肝氣上逆時,而影響脾胃運化功能。「脾虛肝乘」為虛証,先因脾胃運化過弱,不能耐受肝氣的克制,而出現頭暈乏力、納呆噯氣、胸脅脹滿、腹痛泄瀉等表現。

中醫亦認為腸道疾病與情緒問題關連。肝主疏泄,與情志調節相關。當肝氣過盛或過弱,亦能引起肝失疏泄,致身體的氣機失暢,影響情緒及胃腸(脾土)功能。當脾土運化功能受到影響,食物運化不良,因而於胃腸道中形成濕、痰、瘀等的病理產物。

基本証型1:

  • 肝脾不調:伴有胸脅脹滿、口苦、心煩,舌紅苔薄,脈弦。
  • 脾胃氣虛:食油膩之物則加重、長期便溏,伴食少,心悸,失眠,舌淡胖,苔白,脈細、弱。
  • 脾腎陽虛:伴畏寒喜暖,喜溫喜按,腰膝痠軟,舌淡,苔白,脈沉細
  • 氣滯濕阻:伴腸鳴,脘悶食少,苔白膩,脈濡緩;或者伴心煩口渴,瀉下不爽,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 氣滯血瘀:伴胸脅苦滿,噯氣時作,或伴形寒肢冷,腰膝痠軟;或者伴乏力,納差,舌質紫暗,有瘀斑、瘀點,脈澀。

知多點:腦-腸軸

腸道由腸神經系統所控制,其中的神經元數量僅次於大腦。腸道菌群產生多巴胺、血清素,或直接激活神經元來控制腦部的中樞神經系統(CNS)活動,從以影響情緒、睡眠、食慾等,而腸道菌群可受所進食的食物種類及飲食習慣所影響。

相反,腦部亦能影響胃腸道功能,當長期處於壓力狀態、睡眠不足等,也能引起腸道菌群失衡,致出現腸道疾病。

陳文莉(2005)。腸易激綜合症(IBS)的中醫治療五法。山西中醫學院學報,6(2),23-24。

Share your thoughts

seventeen − ele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