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厭食症

中醫看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

甚麼是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AN),一般稱為厭食症。本病為一種進食障礙,主要以嚴格限制進食量或進食後有催吐、濫用瀉藥或過度運動的行為。常見的徵狀:體重短時間內明顯下降、頭暈、容易疲倦、便秘、心悸、失眠,女性患者會出現月經中斷。嚴重患者可出現心率過慢、低血壓、皮膚乾燥、頭髮稀疏、手腳冰冷等。

如何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症?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5),神經性厭食症必須符合所有以下標準:

  • 限制攝取食物而導致體重減輕或未能增加體重,而且較其年齡,性別和身高所預期的體重明顯偏低。
  • 害怕變胖或體重增加。
  • 對其情況有扭曲性的看法(例如:在體重過低的情況下,仍覺得自己過重;或者相信自己只要單單一餐飯之後就會增加體重;患者亦不認為體重過輕是有問題的)

怎樣判斷神經性厭食症的嚴重程度?

厭食症的嚴重程度可以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 作為評估。

BMI = 體重(公斤) / 身高 (米的平方)

輕度為17-18;中度為16-17;重度為15-16,極重度為低於15。

中醫看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相似於中醫之疳積、積滯、不能食等病証。本病與肝、脾、腎最關係較為密切。

脾為「後天之本」,脾氣健運(脾的消化功能正常),水谷精微(食物的各中營養物)才能正常產生並供應予身體各部份,過程中涉及腎陽的溫煦蒸化及肝的疏泄作用。

腎的溫煦能提供能量予脾,使其正常運作;肝的疏泄作用可調節全身氣機,保持疏通暢達,以促進胃腸道消化及吸收作用。當人體氣機流暢,心情舒暢,消化功能才會正常;若肝氣抑鬱,則心情鬱悶,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

這個情況可以「電飯煲煮飯」作為比喻。「腎」為電的供應,「胃」為電飯煲中的器皿用以盛戴白米,「脾」則將電轉化為熱能,促使白米煮熟;「肝」為用電飯煲的透氣孔,疏導電飯煲內的壓力。

《古今名醫匯・病能集三(雜證十三門)・不能食證》:「不能食者,不可全作脾治。腎氣虛弱,不能消化飲食,譬之釜中水谷,不有火力,其何能熟?」、「腎氣若壯,丹田火盛,上蒸脾土,脾土溫和,中焦自治,膈開能食矣。」所以在飲食調控上,中醫除了關注脾胃功能外,也注重腎的功能。

可以說,中醫治「腎」實質上是在調控身體內分泌系統;治「脾」調控消化功能;治「肝」調控情緒系統。

知多點:調控飲食的兩大荷爾蒙

瘦體素(Leptin)主要由小腸內的脂肪細胞所製造。

主要功用為調控飲食、脂肪組織代謝。餐前飢餓時,血液中的瘦體素濃度下降,刺激飢餓中樞(hunger center),產生飢餓感;餐後,瘦體素上升,刺激下丘腦刺飽食中樞(satiety center),則會令產生飽肚感,並能促進脂肪的代謝。

飢餓素(Ghrelin)主要由胃部的內分泌細胞所製造。

主要功用為調控飲食、胃部的分泌。在餐前飢餓時,飢餓素的血液中濃度上升,產生飢餓感,並增加胃的蠕動和胃酸分泌;餐後,飢餓素下降,則會令產生飽肚感。


伸延閱讀:
中醫看疳證:小兒營養不良
中醫看黃疸:脾虛濕重無胃口

Share your thoughts

5 + twen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