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指膀胱功能過分亢進,以頻尿*、急尿、急迫尿失禁為主要症狀。多認為與膀胱逼尿肌過度收縮有關,致尿液未充盈時已有強烈尿意。
以中醫角度,膀胱過動症當屬勞淋、氣淋範圍。證的病位在腎與膀胱,且與肝脾有關。病機主要是脾虛、腎虛、氣虛、氣鬱,致膀胱氣化失司。
聽覺過敏(Hyperacusis)指對聲音的忍受度、適聽範圍下降,或會伴有耳鳴、耳痛、煩躁、心悸等症狀。
現多認為本病與聽覺退化有關,當耳蝸毛細胞或聽覺神元損害,致聽神經自發神經活動病理性增加所引起,在聽覺檢查,聽力有減弱的情況;亦有認為本病與疲勞、焦慮的情緒有關。
腸易激綜合症屬於功能性腸病的一種,主要以持續或間歇發作的腹痛、腹脹、排便習慣異常及大便性狀異常為特點。
腸易激綜合症當屬中醫之腹痛、泄瀉、便秘、鬱病等。在病因病機上,主要可以「肝脾失調」來概括,再可細分為「肝氣乘脾」、「脾虛肝乘」。
原發性閉經一般與遺存因素或先天發育缺陷有關,較為罕見;繼發性閉經則與多種因素引起「生殖軸」(下視丘- 垂體 – 卵巢 – 子宮)中不同部份出現功能或結構異常所導致的。
閉經可分為虛、實兩個方面。虛者由於身體之精血化生之源不足,沖任氣血不足,而無血可下;實者由於病邪阻滯沖任、而致經血不通,兩者致血海不能滿溢,致月經停閉。
黃斑點,又稱為中央視網膜,為視網膜中感光細胞最密集的地方,是產生中央視力的部份。當黃斑點出現病變,便會把錯誤的神經訊號傳到大腦而引起視物模糊、變形、扭曲的情況。
黃斑點病變屬於中醫之視瞻昏渺、雲霧移晴、視物如曲等。中醫主要認為眼睛的疾病與脾、肝、腎有關。
痛風(痛風性關節炎)主要由於嘌呤代謝紊亂,致血尿酸增高,尿酸鹽結晶沉積於關節,而引發的關節炎症,嚴重者可發生痛風性腎病。痛風性關節炎能產生各種的促炎細胞因子,多認為與IL-1β、IL-6及 IL-8最大關連。
中醫多認為痛風是以脾、腎功能失調為本;濕毒、痰濁內蘊為標,引起瘀血閉阻經脈不通而引起疼痛。
人體汗出有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中醫稱「陽加於陰謂之汗」,以解釋汗出的原理。《醫學衷中參西錄》將人體的汗出比喻為下雨這一自然現象:「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陰陽和而後雨,人身亦陰陽和而後汗。」
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CD)為胃腸道深層的黏膜炎症,屬炎症性腸病之一。
克隆氏病早期可診斷為「腹痛」、「腸癰」;伴有腹瀉、赤白膿血,則屬於「泄瀉」、「痢疾」;到中期發展出腹部包塊或腸道梗阻則屬「積聚」、「腸結」、到後期出現各種臟腑功能受損而出現不同的表現,則可歸納為「虛勞」。
受傷引起出血後,身體中有一「止血機制」來避免流血不止的情況,此機制依賴多種「凝血因子」共同合作來完成。
根據血友病的症狀,當屬中醫的「血症」範圍,指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於口鼻諸竅,或下泄於前後二陰,或滲出於肌膚所形成的疾患。
發音是由於聲帶振動,配合聲門適當的閉合、氣的流動。當聲帶因病變而失去振動能力,或是聲門閉合不全或閉合過緊致氣流不能正常通過,妨礙聲帶的振動,致不能發出聲音。
中醫稱失音或瘖,指聲音嘶啞或不能發聲,多認為是因感受外邪,肺氣壅遏,聲道失於宣暢而引起,也可因腎陰虧不能潤養聲道而致。少部份由於情志不遂或驚恐而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