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遙距中醫
-
中醫看副鼻竇炎(附食療)
副鼻竇炎(Sinusitis),多稱為鼻竇炎,指頭骨空腔(額竇、上頷竇、篩竇、蝶竇)的黏膜發炎,常見鼻塞、黃綠色鼻涕、面部有脹痛感、嗅覺異常,可伴有頭痛、口臭、牙痛、咳嗽等。
副鼻竇炎屬中醫之鼻淵,並認為本病可因肺熱、濕熱、外感風寒、風熱引起。可分為急鼻淵、慢鼻淵兩種,急鼻淵多為實証;慢鼻淵多為虛証。
18/12/2022 -
中醫看天疱瘡(附食療)
天疱瘡(Pemphigus)指不具傳染性的自體免疫水疱性疾病,能引起皮膚、黏膜長出水泡,破損而形成潰瘍。
天疱瘡、類天疱瘡近似於中醫之天疱瘡、火赤瘡。主要認為由於心火脾濕內蘊,外感風熱毒邪而引起;類天疱瘡則由於脾虛失運,濕熱內生,蘊積肌膚所致。
04/12/2022 -
中醫看哮喘(附食療)
哮喘(Asthma) 為慢性、發作性呼吸道疾病,涉及呼吸道阻塞、支氣管過敏反應、發炎反應,常見喘鳴、呼吸不暢及咳嗽等症狀;嚴重者,可見呼吸困難,甚至昏倒。
哮喘囑中醫之哮証。中醫認為哮証是由於「宿痰」內伏於肺,復加外感、飲食、情志、勞倦等因素,致痰阻氣道,肺氣上逆所致。
06/11/2022 -
中醫看耳源性眩暈(耳水不平衝)(附食療)
耳源性眩暈(Otogenic vertigo),又稱為周邊性眩暈,俗稱耳水不平衡,指內耳異常所引起的眩暈,發作時可感到天旋地轉、嘔吐、轉動頭部加重等。
屬中醫的眩暈範圍,「眩」指眼花;「暈」指頭暈,兩者常同時出現,所以一般統稱為眩暈。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可伴有嘔吐、汗出,甚則昏倒。中醫認為本病可分為虛實兩類,虛者多因血少、陰虛、精虧(血少則腦失所養、陰虛則肝風內動、精虧則腦髓不足);實者多因痰、火。
25/09/2022 -
過度嗜睡障礙 ( 嗜睡症 ) (附食療)
過度嗜睡障礙(Hypersomnolence Disorder),又稱為嗜睡症,指在非睡眠時段中,自覺睡意達7小時或以上、延長睡眠時間達9小時以上,仍感倦意等。
近似於中醫之「多寐」,指不論日夜時時欲睡,喚之能醒,醒後復睡。《靈樞・寒熱病》:「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暝目。」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由於「陰盛陽虛」所致。
11/09/2022 -
中醫看子宮肌瘤(附食療)
子宮肌瘤(uterine myoma)指子宮的平滑肌瘤,早期可無明顯症狀,後期可見月經異常(如月經量多,行經時間延長)、腹痛等。
屬中醫之癥瘕範圍,癥瘕指女子下腹中有結塊,可伴有痛、脹、滿,或出血之疾患,多與正氣虛弱,血虛失調有關,可由於情緒、受風寒、某些臟腑的機能不足(脾腎陽虛,致水濕運化出現障礙),使身體氣機失暢,致痰瘀滯於胞中(子宮)。
28/08/2022 -
中醫看肺水腫(附食療)
肺水腫(Pulmonary Edema),又稱為肺積水,指肺部中的肺泡和薄壁組織出現水腫,可見呼吸困難、持續性咳嗽,夜間加重、咳粉紅色泡沫痰等。
肺水腫屬中醫之痰飲,可再細分為支飲。中醫認為飲為陰邪(寒邪),遇寒則聚,得溫則行。總體病機為:中陽素虛,臟氣不足,治療一般會用偏溫性的藥物
14/08/2022 -
中醫看霰粒腫(附食療)
霰粒腫(Chalazion),亦稱為瞼板腺囊腫,指瞼板腺的排出管道阻塞,腺體分泌物滯留在瞼板內,而引起的一種慢性炎症性腫物。
霰粒腫屬中醫之胞生痰核,指胞瞼內生核狀硬結,不紅又不痛的眼病。中醫認為本病多與脾胃功能弱,濕痰內聚;或多食肥甘厚味,致濕熱蘊積,上阻胞瞼脈絡,致氣血與濕、痰、熱混結於眼瞼內而發病。
31/07/2022 -
中醫看腦血管痙攣(附食療)
腦血管痙攣(Cerebral vasospasm, CVS)指因腦部血管的平滑肌收縮而引起血管收窄的一種暫時性情況,常見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肢體麻木,甚至昏迷。
屬中醫之厥証,指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症。一般短時間可蘇醒,但病情重者,則昏厥時間較長,嚴重者或有生命危險。
中醫認為與情緒、體虛勞倦、失血、飲食不節等有關,基本病機為氣機逆亂、氣血陰陽不相順接。
17/07/2022 -
中醫看尿瀦留(附食療)
尿瀦留(Urinary hesitancy / Urinary retention)指膀胱內的尿液無法正常排出的情況,餘尿量(residual urine, RU)>50ml,常見於良性前列腺增生。
尿潴留屬中醫之癃閉,癃指小便不暢、點滴而短少,病勢較緩者(慢性尿潴留);閉則指病勢較急者(急性尿潴留),主要病機為膀胱氣化功能失調。
10/0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