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中醫治療

    Loading posts...
  • 腸躁症-納豆

    中醫看腸躁症(附食療)

    腸躁症,又名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種腸胃道功能性障礙的疾病,以腹痛、 大便型態及頻率異常等為主要症狀。一般無腸黏膜炎性改變。

    腸躁症按症狀可歸屬於腹痛、泄瀉、便秘、鬱病等。腸躁症患者可出現膓瀉或便秘的情況,而總機病機為「肝鬱脾虛」。一般分為「肝氣乘脾」、「脾虛肝乘」。

  • 乾眼症

    中醫看乾眼症(附食療)

    乾眼症,又名乾燥性角結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 KCS),以眼睛乾澀為主要症狀。成因主要分為眼睛無法分泌足夠的淚液,或是淚液蒸發過快。

    乾眼症近似於中醫之「白澀証」、「神水將枯」。中醫認為「燥勝則乾」,指當燥氣偏勝,會形成陰津不足的狀態,可引起乾眼症。「燥」可分為「寒燥」及「熱燥」兩種,以「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原則治療。

  • 口瘡

    中醫看口瘡(附食療)

    口瘡即口瘡性口腔炎,俗稱「痱滋」,是口腔軟組織潰瘍所引起的口腔黏膜腫脹。

    中醫認為口瘡多因「火」所致,又可細分為虛証及實証。

  • 更年期綜合症

    中醫看更年期綜合症(附食療)

    更年期綜合症是由於卵巢功能的衰退和雌激素分泌減少引起所致,一般於45-55歲之間出現。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提到:「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指女性一般在49歲左右,腎氣由盛漸衰,分布在胞宮(子宮)的脈絡(任脈與太衝脈)虛衰,天癸漸衰竭,經水將(月經)停止,形體功能衰退而失去生育的能力。

  • 糖尿病-苦瓜

    中醫看糖尿病(附食療)

    糖尿病屬於內分泌疾病。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不能正常發揮效能時,能引起血液中的葡萄糖過高,一般可分為I型、II型。

    苦瓜味苦性寒,中醫認為苦能清熱而存陰液 ,有助改善陰虛引起「火旺」情況。現代研究,顯示苦瓜中的三萜類化合物有刺激胰島素分泌,起降糖作用,如苦瓜苷。以上食療適用於經常感口乾舌燥、煩躁及盗汗等的陰虛証糖尿病患者。

  • 陰虛體質

    中醫看陰虛體質

    「陰虛」指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陰」指身體內的各種體液,包括組織液、血液、淚水等,以供應營養滋潤身體各部份。

    陰虛體質者的有三大主要徵狀:口乾、潮熱盗汗、手足心熱。

  • 斑禿

    中醫看斑禿

    斑禿(Alopecia areata)俗稱「鬼剃頭」,又名圓禿,指在沒有明顯病因(如:皮膚病)的情況下,某個範圍內的頭髮突然脫落的疾病。

    斑禿屬中醫之「油風」範圍,主要認為本病以血虛、血瘀或腎虛為本,並受風熱外邪而誘發。

  • 胃酸倒流

    中醫看胃酸倒流

    胃酸倒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又稱為胃食道反流,是指胃酸從胃部異常倒流入食道的情況,多數與下食道括約肌鬆弛、消化不良有關。

    胃酸倒流相似於中醫之吐酸、吞酸、嘈雜、食管癉等範圍。

    而根據中醫五臟生克的理論,胃酸倒流與「肝」也很大關連。當「木氣」偏盛,「土氣」偏虛,則出現「木乘土」的病理狀態,致胃失和降,引起胃酸倒流。

  • 大腸癌

    中醫看大腸癌

    大腸癌指在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常見病徵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便秘/便黏)、大便形態改變(呈幼條狀)、腹脹、腹痛及體重無故下降。

    大腸癌屬於「岩」、「積聚」、「便血」等範圍。此病主要由於腸道濕熱蘊結,或局部氣血運行不暢,濕毒瘀滯凝結,久而形成腫瘤 。

  • 青光眼

    中醫看青光眼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種視神經病變引起視力及視野受損的眼疾。常見徵狀有:眼睛脹痛、頭痛、眼紅、視野收窄及視力減退等。

    青光眼相似中醫之「五風內障」。總體而言,中醫認為本病與身體的氣機流動、脾胃強弱等因素與水液的生成與排泄關係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