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紅磡
-
中醫看耳源性眩暈(耳水不平衝)(附食療)
耳源性眩暈(Otogenic vertigo),又稱為周邊性眩暈,俗稱耳水不平衡,指內耳異常所引起的眩暈,發作時可感到天旋地轉、嘔吐、轉動頭部加重等。
屬中醫的眩暈範圍,「眩」指眼花;「暈」指頭暈,兩者常同時出現,所以一般統稱為眩暈。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可伴有嘔吐、汗出,甚則昏倒。中醫認為本病可分為虛實兩類,虛者多因血少、陰虛、精虧(血少則腦失所養、陰虛則肝風內動、精虧則腦髓不足);實者多因痰、火。
25/09/2022 -
過度嗜睡障礙 ( 嗜睡症 ) (附食療)
過度嗜睡障礙(Hypersomnolence Disorder),又稱為嗜睡症,指在非睡眠時段中,自覺睡意達7小時或以上、延長睡眠時間達9小時以上,仍感倦意等。
近似於中醫之「多寐」,指不論日夜時時欲睡,喚之能醒,醒後復睡。《靈樞・寒熱病》:「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暝目。」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由於「陰盛陽虛」所致。
11/09/2022 -
中醫看尿瀦留(附食療)
尿瀦留(Urinary hesitancy / Urinary retention)指膀胱內的尿液無法正常排出的情況,餘尿量(residual urine, RU)>50ml,常見於良性前列腺增生。
尿潴留屬中醫之癃閉,癃指小便不暢、點滴而短少,病勢較緩者(慢性尿潴留);閉則指病勢較急者(急性尿潴留),主要病機為膀胱氣化功能失調。
10/07/2022 -
中醫看腦鳴(附食療)
腦鳴指自覺頭部、腦中有鳴響聲的症狀,屬於耳鳴其中一個表現。
腦鳴屬中醫之耳鳴,根據不同的表現,主要可分為實証及虛証。實証:多與瘀血、痰飲、情志有關(主要影響血管、水液代謝、神經系統);虛証:多與臟腑虛損有關(主要影響營養不良、供應阻礙)。
03/07/2022 -
中醫看痛經(附食療)
痛經(Dysmenorrhea),又稱經痛,是女性月經期間出現的痛症,一般於骨盆、下腹部或兩側腹部,可伴有噁心、嘔吐、冒汗、眩暈等。
中醫稱之為「經行腹痛」。中醫認為月經前後,子宮之氣血由滿盈而泄溢,氣血盛實而驟虛,子宮氣血變化較平時急劇,加上本身的體質因素,致子宮氣血運行不暢或失於煦濡,不通或不榮而痛。當子宮氣血漸漸恢復,而疼痛又可自止,故疼痛隨月經週而復始。
26/06/2022 -
中醫看肝炎(附食療)
肝炎(Hepatitis)指肝臟發炎。肝炎初期可無特別明顯症狀,或可見脅痛、疲倦、納差等,後期可見黃疸、大便顏色灰白、尿液變深色等。
根據病狀,分屬中醫之脅痛、黃疸、積聚。
常見成因有情志抑鬱、思慮過度、飲食失節(多食肥膩油炸、多飲啤酒)、跌撞碰傷、久病體虛。實証總病機主要為肝氣鬱結、肝失條達,瘀血阻絡;虛証總病機主要為肝陰不足、絡脈失養;脾虛肝鬱,濕濁內阻等。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當肝系統出現問題時,常常出現疏泄功能異常的表現,如膽汁分泌失暢、血液泄藏之調節異常等,可引發黃疸、積聚等。
19/06/2022 -
中醫看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附食療)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Hyperthyroidism),指甲狀腺腺體產生過多的甲狀腺素(T3, T4),主要能引起身體基礎代謝率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常見症狀有:煩躁、心跳過速、畏熱、甲狀腺腫、體重減輕等。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屬中醫之「癭」的範圍。《三因極一病証方論》中指出癭可分為五種,其中「癭氣」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近似。
而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相似於中醫所說的「陽亢」、「火」、「熱」之表現,常見証型有肝鬱化火、陰虛陽亢、肝火亢盛等。
05/06/2022 -
中醫看高血壓(附食療)
高血壓(Hypertension)指基礎血壓值持續處於高水平的一種慢性疾病。根據美國心臟協會,高血壓指基礎血壓值高於130/80 mmHg。
以中醫角度看形成高血壓主要有三方面:疏泄失常、痰濁內阻、氣血虧虛。「疏泄失常」與情緒關係密切;痰濁內阻則與多食肥膩、甜食有關;氣血虧虛則與久病、大病有關。
22/05/2022 -
中醫看喉球症(附食療)
喉球症(globus pharyngeus),指咽部持續有異物感,一般無疼痛及吞嚥障礙。
喉球症與中醫稱之「梅核氣」相似。「梅核氣」指咽喉中有異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並認為本病主要與情緒、痰濁有關,常見証型為痰氣鬱結,治宜理氣解鬱化痰。
15/0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