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土瓜灣

    Loading posts...
  • 中醫-疲倦綜合症

    中醫看疲勞綜合症

    「慢性疲勞綜合症」,這是一種身體連續6個月以上 ,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性疲勞徵狀而無法恢復。目前,並沒有一個確實的病因,主要認為是因為長期工作壓力所引起。
    
    疲勞綜合症病徵主要有,肌肉及關節疼痛、注意力減低、精神不振、體力減退等。中醫認為此屬「虛勞」

  • 中醫胸痹心臟病

    中醫看胸痹(心臟病)

    胸痹是指胸口位置發作性憋悶感、疼痛為主要臨表現的一種病證,相類似於心臟病。輕者偶發短暫輕微的胸悶感及隱隱作痛,或為胸脹不適感;重者可以出現突發性疼痛劇烈,或呈壓榨樣絞痛。現代認為主要的病因是膽固醇高致血管閉塞所致,動脈管腔收窄,令心肌的血液供應減少,容易出現心絞痛,尤甚在運動時發作。
    

  • 白癜風

    中醫看白癜風

    甚麼是白癜風?

    白癜風(Vitiligo)也稱為白斑、白蝕,是慢性的皮膚疾病,由於後天性因皮膚的色素脫失而出現白斑。現主要指為自身免疫、神經、精神、內分泌等功能紊亂,導致黑色素生成障礙,或直接破壞黑色素細胞所致。

  • 腰痛

    中醫看腰痛

    「腰為腎之府」,即是腎臟居於腰部,腎氣佈於腰部。當腎氣不足時,腰部就會容易出現問題了。另外腎與膀胱相表裏,膀胱經絡循行於腰背部,所以腎與腰有密切關係。

  • COVID-19

    以傳統中醫角度看「武漢肺炎」

    以中醫角度而言,根據這些症狀,可歸納為「溫病」,而因其傳染性強,可細分為「溫疫」。2019年的冬天不寒冷,影響了人體陽氣收藏,中醫所言的腎臟藏有先天之精,包括腎陰與腎陽,兩者有如太極一樣,平衡地共存著,當某一方出現不足或過盛,都能引起疾病。

  • 牛皮癬

    中醫看銀屑病(牛皮癬)

    中醫的角度,銀屑病多與「血」有關,常見的証型是血熱、血虛、血瘀。
    血熱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如情志不暢,鬱久化熱、脾胃損傷,食積鬱熱、風邪入裏,久鬱化熱。血熱則灼傷津液,致皮膚偏紅、乾燥脫屑。

  • 帶狀疱疹

    中醫看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古代早有此病的論述,中醫稱之為「蛇窜瘡」,因此才有俗語「生蛇」之說。
    帶狀疱疹的特點,故名思意,紅疹呈帶狀分佈的、病發時灼熱、觸電、麻木樣疼痛,更會起水泡,而水泡會慢慢破裂、結痂。

    最常見的病發部位為背腹胸部,其次為頭面部。頭面部的比較危險,有可能波及眼睛而有致盲風險,當有懷疑時,必須及早治療。

  • 眩暈

    中醫看眩暈

    根據中醫內科學,眩暈的定義是指,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汗出,甚則昏倒等症狀。其中重度者所出現的症狀都與現今俗稱「耳水不平衡」,學名為「美尼爾氏症」(Ménière’s disease) 很相似。

    「美尼爾氏症」以中醫的角度看,多與「濕」、「痰」有關,所以《丹溪心法・頭眩》也有「無痰則不作眩」之說法。「濕」、「痰」涉及多個與水謝代謝有關的臟腑,如脾、腎、三焦等,一般以針灸、內服中藥,以調整內耳中淋巴液回復正常。在治療期間需配合清淡飲食、禁酒、生冷之物,多休息。

  • 耳鳴

    中醫看耳鳴、耳聾

    耳鳴、耳聾都屬於聽覺異常,以病人自覺耳內鳴響,如聞蟬響樣,或致聽覺下降。《醫學入門》說:「耳鳴乃是聾之漸也。」耳鳴或會漸漸變為聽力喪失。

    中醫認為耳部疾患多與腎氣有關。《靈樞.脈度》:「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也多屬虛証,多與年紀漸長、煩勞過度引起。通常伴有腰痠、膝軟、疲倦、無精神等。

  • 飛蚊症

    中醫看「飛蚊症」

    中醫則稱雲霧移睛,於《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亦有提及:「雲霧移睛證,謂人自見目外有如蠅蛇、旗旆、蛺蝶、絛環等狀之物,色或青黑粉白微黃者,在眼太空中飛揚撩亂。仰視則上,俯視則下也。」主要責之於肝腎虧損、氣血兩虛、痰濕內生等。

    發現視野有黑點時,可以針灸、內服中藥治療,減緩、逆轉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