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 中醫內科 / 中醫胸腔內科 / 食療治病

本分類收錄中醫內科常見疾病的調理與治療方式,包括咳嗽、氣喘、腹瀉、便秘、胃脹、胸悶、心悸等。透過辨證論治方式,深入了解身體內部之病理原因,幫助您從根本改善內科問題。

    Loading posts...
  • 哮喘-絲瓜

    中醫看哮喘(附食療)

    哮喘(Asthma) 為慢性、發作性呼吸道疾病,涉及呼吸道阻塞、支氣管過敏反應、發炎反應,常見喘鳴、呼吸不暢及咳嗽等症狀;嚴重者,可見呼吸困難,甚至昏倒。

    哮喘囑中醫之哮証。中醫認為哮証是由於「宿痰」內伏於肺,復加外感、飲食、情志、勞倦等因素,致痰阻氣道,肺氣上逆所致。

  • 子宮肌瘤_芥菜

    中醫看子宮肌瘤(附食療)

    子宮肌瘤(uterine myoma)指子宮的平滑肌瘤,早期可無明顯症狀,後期可見月經異常(如月經量多,行經時間延長)、腹痛等。

    屬中醫之癥瘕範圍,癥瘕指女子下腹中有結塊,可伴有痛、脹、滿,或出血之疾患,多與正氣虛弱,血虛失調有關,可由於情緒、受風寒、某些臟腑的機能不足(脾腎陽虛,致水濕運化出現障礙),使身體氣機失暢,致痰瘀滯於胞中(子宮)。

  • 肺水腫_薑黃

    中醫看肺水腫(附食療)

    肺水腫(Pulmonary Edema),又稱為肺積水,指肺部中的肺泡和薄壁組織出現水腫,可見呼吸困難、持續性咳嗽,夜間加重、咳粉紅色泡沫痰等。

    肺水腫屬中醫之痰飲,可再細分為支飲。中醫認為飲為陰邪(寒邪),遇寒則聚,得溫則行。總體病機為:中陽素虛,臟氣不足,治療一般會用偏溫性的藥物

  • 痰濕體質

    中醫看痰濕體質

    「痰濕」指身體積累過多分泌物、水液或組織。

    水份是維持生命的必須條件,人體的臟腑功能正常,所攝取的水份能正常代謝為「津液」、「血液」供給身體各部份。若臟腑功能失常,未有被消化、吸收及利用的水份,又未能及時排出體外,而成為病理產物:濕、痰。

  • 腦血管痙攣_肉桂

    中醫看腦血管痙攣(附食療)

    腦血管痙攣(Cerebral vasospasm, CVS)指因腦部血管的平滑肌收縮而引起血管收窄的一種暫時性情況,常見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肢體麻木,甚至昏迷。

    屬中醫之厥証,指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症。一般短時間可蘇醒,但病情重者,則昏厥時間較長,嚴重者或有生命危險。

    中醫認為與情緒、體虛勞倦、失血、飲食不節等有關,基本病機為氣機逆亂、氣血陰陽不相順接。

  • 尿潴留_南瓜籽

    中醫看尿瀦留(附食療)

    尿瀦留(Urinary hesitancy / Urinary retention)指膀胱內的尿液無法正常排出的情況,餘尿量(residual urine, RU)>50ml,常見於良性前列腺增生。

    尿潴留屬中醫之癃閉,癃指小便不暢、點滴而短少,病勢較緩者(慢性尿潴留);閉則指病勢較急者(急性尿潴留),主要病機為膀胱氣化功能失調。

  • 肝炎_羽衣甘藍

    中醫看肝炎(附食療)

    肝炎(Hepatitis)指肝臟發炎。肝炎初期可無特別明顯症狀,或可見脅痛、疲倦、納差等,後期可見黃疸、大便顏色灰白、尿液變深色等。

    根據病狀,分屬中醫之脅痛、黃疸、積聚。

    常見成因有情志抑鬱、思慮過度、飲食失節(多食肥膩油炸、多飲啤酒)、跌撞碰傷、久病體虛。實証總病機主要為肝氣鬱結、肝失條達,瘀血阻絡;虛証總病機主要為肝陰不足、絡脈失養;脾虛肝鬱,濕濁內阻等。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當肝系統出現問題時,常常出現疏泄功能異常的表現,如膽汁分泌失暢、血液泄藏之調節異常等,可引發黃疸、積聚等。

  • 甲亢_椰菜

    中醫看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附食療)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Hyperthyroidism),指甲狀腺腺體產生過多的甲狀腺素(T3, T4),主要能引起身體基礎代謝率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常見症狀有:煩躁、心跳過速、畏熱、甲狀腺腫、體重減輕等。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屬中醫之「癭」的範圍。《三因極一病証方論》中指出癭可分為五種,其中「癭氣」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近似。

    而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相似於中醫所說的「陽亢」、「火」、「熱」之表現,常見証型有肝鬱化火、陰虛陽亢、肝火亢盛等。

  • 高血壓_芹菜

    中醫看高血壓(附食療)

    高血壓(Hypertension)指基礎血壓值持續處於高水平的一種慢性疾病。根據美國心臟協會,高血壓指基礎血壓值高於130/80 mmHg。

    以中醫角度看形成高血壓主要有三方面:疏泄失常、痰濁內阻、氣血虧虛。「疏泄失常」與情緒關係密切;痰濁內阻則與多食肥膩、甜食有關;氣血虧虛則與久病、大病有關。

  • 氣鬱體質_壓力煲

    中醫看氣鬱體質

    「氣鬱」可理解為: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受抑制的狀態。

    「氣」一般可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指氣體,如「清氣」、「濁氣」,其中包括呼吸系統中主要涉及的氧氣與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指功能,例如中醫說「脾氣不足」,是指消化功能低下。

    中醫認為「辛味,能行能散」,即有發散、行氣、行血的功效。「辛」除了指味覺上的辛辣外,亦包括具有刺激性的氣味。所以氣鬱者宜食辛味及芳香氣味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