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中醫

    Loading posts...
  • 肝炎_羽衣甘藍

    中醫看肝炎(附食療)

    肝炎(Hepatitis)指肝臟發炎。肝炎初期可無特別明顯症狀,或可見脅痛、疲倦、納差等,後期可見黃疸、大便顏色灰白、尿液變深色等。

    根據病狀,分屬中醫之脅痛、黃疸、積聚。

    常見成因有情志抑鬱、思慮過度、飲食失節(多食肥膩油炸、多飲啤酒)、跌撞碰傷、久病體虛。實証總病機主要為肝氣鬱結、肝失條達,瘀血阻絡;虛証總病機主要為肝陰不足、絡脈失養;脾虛肝鬱,濕濁內阻等。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當肝系統出現問題時,常常出現疏泄功能異常的表現,如膽汁分泌失暢、血液泄藏之調節異常等,可引發黃疸、積聚等。

  • 甲亢_椰菜

    中醫看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附食療)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Hyperthyroidism),指甲狀腺腺體產生過多的甲狀腺素(T3, T4),主要能引起身體基礎代謝率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常見症狀有:煩躁、心跳過速、畏熱、甲狀腺腫、體重減輕等。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屬中醫之「癭」的範圍。《三因極一病証方論》中指出癭可分為五種,其中「癭氣」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近似。

    而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相似於中醫所說的「陽亢」、「火」、「熱」之表現,常見証型有肝鬱化火、陰虛陽亢、肝火亢盛等。

  • 高血壓_芹菜

    中醫看高血壓(附食療)

    高血壓(Hypertension)指基礎血壓值持續處於高水平的一種慢性疾病。根據美國心臟協會,高血壓指基礎血壓值高於130/80 mmHg。

    以中醫角度看形成高血壓主要有三方面:疏泄失常、痰濁內阻、氣血虧虛。「疏泄失常」與情緒關係密切;痰濁內阻則與多食肥膩、甜食有關;氣血虧虛則與久病、大病有關。

  • 喉球症_百里香

    中醫看喉球症(附食療)

    喉球症(globus pharyngeus),指咽部持續有異物感,一般無疼痛及吞嚥障礙。

    喉球症與中醫稱之「梅核氣」相似。「梅核氣」指咽喉中有異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並認為本病主要與情緒、痰濁有關,常見証型為痰氣鬱結,治宜理氣解鬱化痰。

  • 氣鬱體質_壓力煲

    中醫看氣鬱體質

    「氣鬱」可理解為: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受抑制的狀態。

    「氣」一般可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指氣體,如「清氣」、「濁氣」,其中包括呼吸系統中主要涉及的氧氣與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指功能,例如中醫說「脾氣不足」,是指消化功能低下。

    中醫認為「辛味,能行能散」,即有發散、行氣、行血的功效。「辛」除了指味覺上的辛辣外,亦包括具有刺激性的氣味。所以氣鬱者宜食辛味及芳香氣味之食物。

  • 功能性下丘腦閉經_黑茶

    中醫看功能性下丘腦性閉經(附食療)

    功能性下丘腦性閉經(Functional hypothalamic amenorrhea, FHA),是指下丘腦減少或停止釋放促性腺素釋放激素(GnRH)所引起的閉經。

    屬於中醫閉經範圍。中醫的「腎」系統中涉及現今之內分泌系統,治療上可根據患者之症狀表現來辨証用藥,其中氣滯血瘀、血虛、脾虛及腎虛証較為相關。

  • 腰痛_黑芝麻

    中醫看腰痛、下背痛(附食療)

    腰痛又稱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由多種原因引起下背部疼痛的一個常見症狀。

    中醫認為腰痛除了外傷之外,亦可與身體「虛」有關。中醫理論指「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腎虛者,腰脊失養,可致腰痛。此腰痛的特點為隱隱作痛,腰酸無力,經久不癒,勞累後加重,休息後可減輕。

  • 功能性消化不良_蘿蔔

    中醫看功能性消化不良(附食療)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指無明確原因、已排除器質性病變(如:胃潰瘍、胃癌)而反覆出現消化不良症狀的疾病。常見症狀有:飯後胃痛、胃脹、噯氣頻密、噁心欲吐等。

    近似於中醫之痞滿(脘腹滿悶不舒),痞滿指由於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胃氣壅塞,出現以脘腹滿悶不舒爲主症的疾病。

  • 抑鬱症_核

    中醫看抑鬱症(附食療)

    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指以心情低落、對事物失去興趣為主要症狀的生理、心理疾病。

    抑鬱症近似於中醫之鬱証。鬱証是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鬱滯而引起的一類病証。

  • 四肢冰冷_辣椒

    中醫看四肢冰冷(附食療)

    人的核心體溫維持於約37度。在寒冷環境下,體溫下降,溫調節中樞促使皮膚表面血管收縮以減少體熱散失,令體表溫度下降,而出現四肢冰冷,屬正常生理現象;當環境溫度回升,體表溫度亦會恢復。如果經常感到四肢冰冷、需較長時間恢復體溫者,多反映身體血液循環不良。

    中醫稱為「手足厥冷」,指四肢由手至肘、足至膝感寒冷的症狀。《傷寒論》中提到:「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常見的証型有:陽氣虛弱、陽氣鬱阻、血虛受寒、痰濁內阻等。